元太祖鐵木真起自沙漠,傳至世祖忽必烈,滅金及宋。宋丞相文天祥,號文山,天性忠義,召兵勤王。有志不遂,為元將張弘范所執,百計說他投降不得。至元十九年,斬于燕京之柴市。子道生、佛生、環生,皆先丞相而死。其弟名璧,號文溪,以其子升嗣天祥之后,璧、升父子俱附元貴顯。當時有詩云:江南見說好溪山,兄也難時弟也難。
可惜梅花各心事,南枝向暖北枝寒。
元仁宗皇帝皇慶年間,文升仕至集賢閣大學士。
話分兩頭。且說元順宗至元初年間,錦城有一秀才,复姓胡母,名迪。為人剛直無私,常說:“我若一朝際會風云,定要扶持善類,驅盡奸邪,使朝政清明,方遂其愿。”何期時運未利,一气走了十科不中。乃隱居威鳳山中,讀書治圃,為養生計。然感憤不平之意,時時發露,不能自禁于怀也。
一日,獨酌小軒之中。飲至半酣,啟囊探書而讀,偶得《秦檜東窗傳》,讀未畢,不覺赫然大怒,气涌如山,大罵奸臣不絕。再抽一書觀看,乃《文文山丞相遺蒿》,朗誦了一遍,心上愈加不平,拍案大叫道:“如此忠義之人,偏教他殺身絕嗣,皇天,皇天,好沒分曉!”悶上心來,再取酒痛飲,至于大醉。磨起墨來,取筆題詩四句于《東窗傳》上,詩云:長腳邪臣長舌妻,忍將忠孝苦誅夷。
愚生若得閻羅做,剝此奸雄万劫皮!
吟了數遍,撇開一邊。再將文丞相集上,也題四句:只手擎天志已違,帶間遺贊日爭輝。
獨怜血胤同時盡,飄泊忠魂何處歸?
吟罷,余興未盡,再題四句于后:
檜賊奸邪得善終,羡他孫子顯榮同。
文山酷死兼無后,天道何曾識佞忠!
寫罷擲筆,再吟數過,覺得酒力涌上,和衣就寢。
俄見皂衣二吏,至前揖道:“閻君命仆等相邀,君宜速往。”
胡母迪正在醉中,不知閻君為誰,答道:“吾与閻君素昧平生,今見召,何也?”皂衣吏笑道:“君到彼自知,不勞詳問。”胡母迪方欲再拒,被二吏挾之而行。
离城約行數里,乃荒郊之地,煙雨霏微,如深秋景象。再行數里,望見城郭,居人亦稠密,往來貿易不絕,如市廛之狀。行到城門,見榜額乃“酆都”二字,迪才省得是陰府。業已至此,無可奈何。既入城,則有殿宇崢嶸,朱門高敞,題曰“曜靈之府”,門外守者甚嚴。皂衣吏令一人為伴,一人先入。少頃复出,招迪曰:“閻君召子。”迪乃隨吏入門,行至殿前,榜曰“森羅殿”。殿上王者,袞衣冕旒,類人間神廟中繪塑神像。左右列神吏六人,綠袍皂履,高帕廣帶,各執文簿。階下侍立百余人,有牛頭馬面,長喙朱發,猙獰可畏。
胡母迪稽顙于階下,冥王問道:“子即胡母迪耶?”迪應道:“然也。”冥王大怒道:“子為儒流,讀書習禮,何為怨天怒地,謗鬼侮神乎?”胡母迪答道:“迪乃后進之流,早習先圣先賢之道,安貧守分,循理修身,并無怨天尤人之事。”冥王喝道:“你說‘天道何曾識佞忠’,豈非怨謗之談乎?”迪方悟醉中題詩之事,再拜謝罪道:“賤子酒酣,罔能持性,偶讀忠奸之傳,致吟忿憾之辭。顒望神君,特垂寬宥。”冥王道:“子試自述其意,怎見得天道不辨忠佞?”胡母迪道:“秦檜賣國和番,殺害忠良,一生富貴善終,其子秦熹,狀元及第,孫秦塤,翰林學士,三代俱在史館;岳飛精忠報國,父子就戮;文天祥宋末第一個忠臣,三子俱死于流离,遂至絕嗣;其弟降虜,父子貴顯。福善禍淫,天道何在?賤子所以拊心致疑,愿神君開示其故。”
冥王呵呵大笑:“子乃下土腐儒,天意微渺,豈能知之?
那宋高宗原系錢鏐王第三子轉生,當初錢鏐獨霸吳越,傳世百年,并無失德。后因錢俶入朝,被宋太宗留住,逼之獻土。
上一篇:第三十一卷 鬧陰司司馬貌斷獄
下一篇:第三十三卷 張古老种瓜娶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