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卜居

作者:屈原 〔先秦〕
更新时间:2021-01-15 15:06:41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解析

此段文字出自《楚辞·卜居》,是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被放逐后,内心苦闷彷徨,前往咨询太卜郑詹尹关于人生道路选择的对话。

屈原之惑

  • 忠诚与谗言:屈原自述被放逐三年,虽竭尽忠诚却遭小人谗言所蔽,内心焦虑混乱,对未来方向感到迷茫。
  • 多选题的困惑:他向詹尹提出一系列对比鲜明的选择,包括是否应保持淳朴忠诚、辛勤耕耘;是坚持正直直言不惜危及自身,还是随波逐流以求富贵;是超然物外保持真我,还是谄媚逢迎以求仕途;是保持廉洁正直的自我清高,还是变得圆滑以适应世俗;是如同千里马般志存高远,还是如水鸭般随波逐流;是与骏马并驾齐驱,还是尾随劣马之后;是与天鹅比翼双飞,还是与鸡鸭争食。
  • 世态炎凉的感慨:屈原痛斥当时社会的混沌不清,道德沦丧,价值颠倒(“蝉翼为重,千钧为轻”),贤良被埋没,小人得志,表达了对现实的深深忧虑和自己清白名声无人理解的悲哀。

郑詹尹的回应

  • 智慧与局限:面对屈原的追问,詹尹坦承人的智慧与占卜工具皆有其局限性,暗示人生的复杂多变非简单预知所能涵盖。
  • 自主抉择:他建议屈原遵循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因为最终的选择权在于个人,即使如龟甲占卜这样的传统智慧也无法给出明确答案。

文段解析总结

这段对话深刻反映了屈原高尚的人格追求与理想主义情怀,以及在现实困境中坚持原则与理想所面临的艰难抉择。同时,也展示了古代士人面对道德与现实冲突时的内心挣扎,以及对个人命运自主性的思考。郑詹尹的回答则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尊重个人选择的哲学思想,暗示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内心的指引是最根本的决策依据。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扫二维码,然后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


上一篇:远游

下一篇: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