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唐代〕
更新时间:2021-01-12 17:15:25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苍凉景象,深刻表达了戍边战士的思乡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开篇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广阔的边塞氛围。"回乐烽"是指古代的烽火台,这里用作地名,代表了边境的要塞。"沙似雪"形容沙漠在月光映照下,如同皑皑白雪一般,既展现了沙漠的广阔无垠,也暗示了环境的荒凉与寒冷。"受降城"则可能指历史上某个接受敌人投降的城池,"月如霜"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清冷和寂寥,月光皎洁,仿佛地面铺上了一层寒霜。

  • (回乐烽 一作:回乐峰)
    这是一个注释,表明在不同的版本或者传抄中,"回乐烽"也有写作"回乐峰"的情况,两者意义相近,都是指边境的山峰或烽火台。

  •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后两句转而聚焦于戍边士兵的情感世界。"不知何处吹芦管",芦管,即芦苇制成的乐器,其声音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凄凉,它可能是从某个不知名的角落传来,却触动了所有戍边战士的心弦。"一夜征人尽望乡",说明这悠扬而又哀怨的芦管声引发了所有士兵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他们整夜无法入眠,都朝着故乡的方向眺望,心中充满了对家的渴望与怀念。这两句通过一个小小的音乐细节,深刻揭示了远离家乡、长期戍守边疆的将士们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乡之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边塞的自然景观与戍边战士的情感交织,展现了一幅既壮阔又悲凉的画面,让人深切感受到古代边防军士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对家乡无尽的思念。


上一篇: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下一篇: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