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寇志(繁体)

第一百三十九回

更新时间:2021-03-16 17:05:58

雲天彪進春秋大論 陳希真修慧命真傳

話說天子召見張叔夜、雲天彪、陳希真三人,問道:「宋江等巨寇已就蕩平,四方安樂,但奸人潛匿,何處無之。聯恐此輩乘間再發,所宜預定良策,以圖永奠。」張叔夜等一齊俯伏奏對道:「宋江之亂,因文臣失御於前,武臣玩寇於繼,因循坐誤,遂成大患。今陛下聖明,文臣武將,盡選賢能,治法精嚴,教化大行。從此金湯鞏固,盜賊消除。如陛下治益求精,應如何加意辦理之處,臣等謹遵。」天子道:「朕意欲查明從前各盜占踞深山窮谷之處,再行勘明基址,隨地制宜,設官備兵。如有後起宵小,俾知國法森嚴,無從聚跡。且兵為民之衛,足兵亦政之大經。朕意欲著雲天彪前往各地,相機辦理,務期章程盡善而止。」張叔夜等均稱聖議至是。天彪謝恩領旨,隨保刑部侍郎畢應元、天章閣直學士范成龍、諫議大夫孔厚為參贊。天子准奏。

叔夜、希真與天彪一齊出宮,先查明前經用兵,及疊次聚盜各山,開單奏明:「天彪帶領畢應元、范成龍、孔厚辭駕起行,在京文武各官出城相送。天彪先將北門外元陽谷形勢查勘一番。元陽谷經張叔夜辦理,一切燉煌炮台,營兵額數,無不如法,應無庸再議。天彪遂與畢應元等一同出京,一路接站行止,地方官迎送。不日到了梁山泊,先坐落鄆城行台。」

原來梁山前面水泊,經徐槐填平,大半盡為陸地。此時梁山平定,這一片地畝任居民管業。那些居民卻在鄆城縣具呈,請仍復開通各港,以為漁業。府縣持議不決。適逢欽差雲公到來查勘地址,府縣官便將此議上稟。天彪聽畢,便與畢應元、范成龍、孔厚同去踏勘。天彪叫范成龍丈量了地畝,便命弔提從前梁山泊漁戶租稅冊子,交與范成龍核算。范成龍細細較算,便對天彪道:「此地若改為田畝,其租稅正與漁戶相當。」天彪道:「是了。從前梁山所以多寇盜者,為水泊內叉港太多,奸人易於藏匿,出沒無常故也。今改為田畝,其利相當,而無藏奸之弊,又何苦而必欲開港業漁哉?」便命那班居民開墾地畝,又為他們相度地勢,經理溝渠。不數年間,良田萬頃,民賴其利,因呼為「雲公田」。

且說當時天彪經划田畝畢,便同三位參贊進了梁山。只見那三座關門及左右等關,樓垣盡皆毀損,一切燉煌炮台亦皆殘缺。當時原擬削平地址,因兵役勞頓,而此又係不急之務,所以置之不動。天彪將前後細細的閱視了一轉,便道:「此關不但無須毀拆,而且可以再加修理。」畢應元請問其故。天彪道:「我看此地大宜建營設官,以杜盜源。既要設營,這些關樓燉煌,都是有用之物了。」畢應元稱是,便道:「此處地形遼闊,既要設營,必須多置兵丁,須得先將糧餉先行籌劃。」天彪便與范成龍將裡裡外外所有出產,通盤查核了一番,便與畢應元、孔厚共議,將梁山泊改為梁山營,設兵馬都監一員,防禦使二員,提轄四員,兵丁三千二百名,又設督糧理事通判一員,巡檢一員。所有關內寨柵,大兵進剿時,已焚毀大半,今俱為補築。後水泊未經填塞,仍聽百姓捕漁為業。梁山經劃已定,先行恭折奏聞,又教畢應元分往鉅野縣去閱視麟山,孔厚分往寇州去閱視枯樹山。

不數日,畢應無從麟山轉來,對天彪道:「麟山一區,高鉅野縣城四十五里,地形遼闊,卻與滿家營相呼應,可於此處設提轄一員,置兵四百名,可以永遠奠安。」天彪依議。又不數日,孔厚從枯樹山轉來,對天彪道:「查得枯樹山一區,山形險阻,雖為聚盜之所,但未能容受多人,又且逼近州城,苟營汛兵捕率真辦事,何至疏虞。為今之計,可酌撥寇州兵一百二十名屯紮於此,以便呼應。」天彪依議,當即奏聞訖,便將梁山營裡應如何修理之法,交代了曹州府及鄆城縣。

天彪與畢應元等就從梁山起行,繞道過紫蓋山。查看紫蓋山形勢,四面孤懸,乃是小盜出沒之所,大盜斷難容足,笑火萬城、王良當時佔據此地,毫無識見,便議置立幾處燉煌譙樓而去。路經對影山,天彪遙遙望見山形險峻,便道:「這山卻是大盜盤踞之地,倒須細細閱看一番。」當時一行人馬徐徐前行,到了山邊,天彪吩咐儀從退後,自己與畢應元輕騎簡從,登山四面觀看,果然崖谷崢嶸,地形險要。天彪看了一回,便與畢應元等議設營弁。議畢,便再去相地安營。原來這山地形雖險,水口卻老大不便,若使一月不雨,千軍萬馬可以活活的渴死。天彪道:「如此看來,此山亦非要地也。」便罷設營之議,僅於四面要道置設燉煌,添汛兵數十名。

當時辦理已畢,一行人馬離了對影山,向東進發。早有青雲、新柳、猿臂三營官員出來迎接。天彪進營,到三處逐一閱看,所有一切寨柵門關,土?城郭,炮台燉煌,經陳希真辦理妥善。惟當時為防堵強寇起見,三營兵丁額數,合計得八萬有零,及泰安、新泰、萊蕪三處平定之後,陸續裁汰,尚有二萬名。天彪困與畢應元等商議,就此抽出三千二百名,移置梁山營,以充兵額之數。此地尚有一萬六千八百名,猿臂寨設兵四千名,青雲營、新柳營各設兵三千名,餘六千八百名,分置沂州府各屬縣下編收,統俟瘡痍平復,再行陸續抽退。查得青雲營有磁窯一局,先歸青雲營征收租稅,後划歸沂州府蘭山縣征收,今將各窯戶編查清楚,特設巡檢一員,督理窯務,官名理窯巡檢。餘俱悉照舊章,無須更改。

大彪等即日起行,不回到了青州清真營。此時清真營內所有登、萊、青三府戍兵,已盡行撤回。天彪查點了本營兵丁,原來這些兵丁,當時原係各路召募的鄉勇充當。今日查問,內中有願歸農改業者聽之,其有願充兵卒者收入兵了冊,共計得八千名。便議清真營置設兵了二千名,營中原設有防禦官,今仍其舊。便與畢應元、范成龍、孔厚分巡二龍山、白虎山、清風嶺、桃花山。巡視畢,四人會議:二龍山設防禦使一員,兵了八百名;白虎山設提轄一名,兵丁五百名;桃花山亦設提轄一員,兵丁六百名;惟查清風嶺舊設文武知寨各一員,今已廢,天彪便議復設武知寨一員,兵了一千二百名,其文知寨一缺不必復設。此回營兵丁,即以清真營羨額之兵充數。尚有羨額兵二千九百名,就分置泰安之秦封山、新泰之望蒙山、萊蕪之天長山。其召家村、正一村兩處,俱已撤散,無庸復議。哈芸生、沙志仁、冕以信均分發各營授職。

安派完畢,天彪等就從青州起行,一路上觀看形勢,凡遇山林險阻,可以藏奸之所,雖未經盜賊佔據,亦為經理一番。順路到登州府查勘,登雲山台峪卻是海疆要害,便議改為登雲衛,設防禦使一員,撥登州兵四百名駐紮防守。就將海疆各衛所一齊整頓一番,所有營汛墩煌,一一修理復舊。便駕海艦巨舶,出海口,渡洋面,但見各島嶼星羅棋佈,洪濤萬頃,蛟宮鯨窟,出沒煙霧之中。天彪一路觀看,長風迅利,直達天津,又將各衛所閱視一番。順道至遼疆經略府,去謁見種師道。師生相見,有何不喜。當時種師道以欽差大臣之禮待天彪及畢應元諸人,設筵相待,席間說些天子聖明,四海清平的話。雲天彪將現在奉命查勘各處地址,今已將山東一區如此如此的經划說了一遍,便請教老師指示。種師道都一一點頭稱好。眾人暢談一切,盡歡而散。

次日,天彪辭別了種師道,率領畢應元、范成龍、孔厚一同起行,便往飲馬川去查勘地址。只見青山回抱,綠水灣環,當時大盜盤踞,此刻遊人玩賞,說不盡那樓閣連雲,人煙繁集。天彪看了一番,便對畢應元道:「我看此處無須置兵,只須設立巡檢一員足矣。」應元稱是。便將飲馬州改為飲馬司,置設巡檢一員而去。便到了鹽山,只見兵燙之後,敗壘遺柵,木焦石裂之狀,彷彿猶存。天彪與畢應元等巡視一番,又派范成龍去分巡蛇角嶺,孔厚去分巡虎翼山。不數日都轉來,一同會議,便將這三座山都改為營寨,各設立防禦使一員,兵丁六百名。因將河北所有一應山林險阻都查明瞭,或設汛,或置營。

繞轉大名府,跨過黃河,到了江南。先將徐州芒碭山一區查勘。芒碭山岡巒起伏,雲氣聯綿,實為險阻之地,便議於此設立游擊一員,兵丁二千四百名。天彪便教畢應元去巡視黃門山,孔厚、范成龍去分巡各山。天彪親去巡視冷豔山,只見冷豔山四面墩煌營汛,一一如法。原來是雲太公在日,稟明當官設的。天彪見了,不覺愴然,便一依太公的經划,又添設了三座燉煌,將冷豔山改為冷豔營,置防禦使一員,兵丁一千二百名。不數日,畢應元自黃門山轉來,說起黃門山形勢,議於此處建立五座炮台,設提轄一員,兵丁三百名管守。天彪依議。又不數日,孔厚、范成龍都轉來,將江南各山形勢一一說明。天彪與畢應元等會議了,各處都如法安排訖。

公事已畢,天彪由冷豔山回風雲莊去省墓。那雲氏族中故老子弟,並鄰舍親戚,齊來迎接賀喜。東家請酒,西家設筵,真個是錦衣歸裡,說不盡那些朵耀輝煌。天彪應酬了二日,因回朝覆旨要緊,便不多停留,辭別了親友起身,已是宣和四年二月。

天彪與畢應元、范成龍同行,不日回轉東京,差孔厚往少華山查勘,天彪與畢范二人先進京城,入朝見駕。天於已陸續收到天彪的奏議,此時天彪見駕覆旨,又將所有情形面奏了一番。天子大喜道:「朕固知非我越國公不能也。朕於去年十月初十日,有第宅賜卿,卿可就第。」天彪方知出使之日,天子已有恩賜,即忙叩首謝恩。天子又頒內府器玩,賜與天彪、畢應元、范成龍三人。三人均各謝恩而退。

天彪回到新賜的第宅,地方官早已打掃鋪陳,煥然一新。天彪到了私第,各官都來慶賀,三日筵宴,非常的鬧熱。不數日,孔厚自少華山回來,先見了天彪,將少華山形勢告述了一番,便同去朝見天子,將少華山形勢奏聞。天子便准少華山設游擊府,置兵一千六百名,又重賞了孔厚,復歸本職。

單說雲天彪朝罷回第,雲龍、劉慧娘及一切眷屬都移居住在新第內。天彪吩咐就第中打掃精舍,排列群書,每日早朝罷回,就在精舍內博觀群籍。因想列年戎馬倥傯,所有手著《春秋大論》一書,尚未脫稿。今天下太平,朝野無事,便於退朝之暇,取出那卷稿子來,細閱一遍。周十四王,魯十二公,五霸,七大戰,俱有成論,只須改易數行,便可無疵。其餘會盟征伐,亦有論斷,便博彩先賢名論,補緝參訂。書成之後,攜去請教於張嵇仲。嵇仲細閱一遍,擊節稱賞,便勸天彪速將此論恭呈御覽。天彪依言,便回第每日親手繕錄,約計一月有餘,錄成裝訂,親自齎獻御前,恭呈聖覽。天子見天彪有著作,欣然首肯道:「卿之手著,必大有可觀。」便收入宮內被覽,果然議論崇閎,斷制精確。天子大悅,臨朝見天彪道:「卿所著書,朕已披覽,具見學力宏深,真儒教中之功臣也。此繕本可收入四庫,卿所家藏副本可速付梨棗,以廣流傳。」天彪稽首謝恩而出。當時遵渝刊刻,張嵇仲恭紀聖言,弁諸簡端,賀太平、蓋天錫、陳希真都贈序言,刊刻刷印。天子傳諭頒布天下,天下士子無不欽佩,家家傳誦不朽。天子又賜天彪「功崇學正」匾額。天彪謝恩,謹將賜額懸釘新第中堂。原來此第係是蔡家的舊宅,極其宏敞。

當時天子賜宅之際,同日以童貫之宅賜張叔夜,以高俅之宅賜陳希真。此時天彪出使未歸,叔夜與希真一齊出班謝恩。叔夜受賜遷第,惟希真跪奏道:「未出師之前,臣曾奏過皇上,臣成功之後,不願富貴,只求入山修道,已蒙天恩俯准。今裡暫時棲止,求恩免賜第宅。」天子笑道:「卿當真要如此?」希真磕頭道:「辜負洪恩。」天子又笑道:「卿何須這般性急,且待雲天彪出使轉來,大功告竣,你再去罷。」希真道:「既蒙聖恩暫留,敢不凜遵。臣自有房屋在西大街闢邪巷內,那年因高俅陷害,抄沒入官。天恩浩蕩,察裡無罪,賜還臣故居,臣私願足矣。」天子便叫查出原卷,即速賜完,不必覆奏。又諭希真道:「高俅之宅,朕言已出,卿不可違,你那故宅做了別墅罷。」

下一页

上一篇:第一百三十八回

下一篇:第一百四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