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伯礼,袭封。伯礼善隶书。拜奉朝请、员外散骑侍郎、宁朔将军、步兵校尉、 国子博士。卒,赠辅国将军、巴州刺史。子产同,袭。少有才学,早亡,时人惜之。
徐遵明,字子判,华阴人也。身长八尺,幼孤好学。年十七,随乡人毛灵和等 诣山东求学。至上党,乃师屯留王聪,受《毛诗》、《尚书》、《礼记》。一年, 便辞聪诣燕赵,师事张吾贵。吾贵门徒甚盛,遵明伏膺数月,乃私谓其友人曰: “张生名高而义无检格,凡所讲说,不惬吾心,请更从师。”遂与平原田猛略就范 阳孙买德受业。一年,复欲去之。猛略谓遵明曰:“君年少从师,每不终业,千里 负帙,何去就之甚。如此用意,终恐无成。”遵明曰:’吾今始知真师所在。”猛 略曰:“何在?”遵明乃指心曰:“正在于此。”乃诣平原唐迁,纳之,居于蚕舍。 读《孝经》、《论语》、《毛诗》、《尚书》、《三礼》,不出门院,凡经六年, 时弹筝吹笛以自娱慰。又知阳平馆陶赵世业家有服氏春秋,是晋世永嘉旧本,遵明 乃往读之。复经数载,因手撰《春秋义章》,为三十卷。
是后教授,门徒盖寡,久之乃盛。遵明每临讲坐,必持经执疏,然后敷陈,其 学徒至今浸以成俗。遵明讲学于外二十余年,海内莫不宗仰。颇好聚敛,有损儒者 之风。
后广平王怀闻而征焉。至而寻退,不好京辇。孝昌末,南渡河,客于任城。以 兗州有旧,因徒居焉。永安初,东道大使元罗表荐之,竟无礼辟。二年,元颢入洛, 任城太守李湛将举义兵,遵明同其事。夜至民间,为乱兵所害,时年五十五。
永熙二年,遵明弟子通直散骑常侍李业兴表曰:“臣闻行道树德,非求利于当 年;服义履仁,岂邀恩于没世。但天爵所存,果致式闾之礼;民望攸属,终有祠墓 之荣。伏见故处士兗州徐遵明生在衡泌,弗因世族之基;长于原野,匪乘雕镂之地。 而讬心渊旷,置情恬雅,处静无闷,居约不忧。故能垂帘自精,下帷独得,钻经纬 之微言,研圣贤之妙旨。莫不入其门户,践其堂奥,信以称大儒于海内,擅明师于 日下矣。是故眇眇四方,知音之类,延首慕德,跂踵依风。每精庐暂辟,杖策不远 千里;束脩受业,编录将逾万人。固已企盛烈于西河,拟高踪于北海。若慕奇好士, 爱客尊贤,罢吏游梁,纷而成列。遵明以硕德重名,首蒙礼命,曳裾雅步,眷同置 体。黄门李郁具所知明,方申荐奏之恩,处心守壑之志,潜居乐道,遂往不归。故 北海王入洛之初,率土风靡,遵明确然守志,忠洁不渝,遂与太守李湛将诛叛逆。 时有邂逅,受毙凶险。至诚高节,堙没无闻,朝野人士,相与嗟悼。伏惟陛下远应 龙序,俯执天衷,每端听而忘昃,常坐思而候晓。虽微功小善,片言一行,莫不衣 裳加室,玉帛在门。况遵明冠盖一时,师表当世,溘焉冥没,旌纪寂寥。逝者长辞, 无论荣价,文明叙物,敦厉斯在。臣讬迹诸生,亲承顾眄,惟伏膺之义,感在三之 重,是以越分陈愚,上喧幄座。特乞加以显谥,追以好爵,仰申朝廷尚德之风,下 示学徒稽古之利。若宸鉴昭回,曲垂矜采,则荒坟千载,式贵生平。”卒无赠谥。
董徵,字文发,顿丘卫国人也。祖英,高平太守。父虬,郡功曹。徵身长七尺 二寸,好古,学尚雅素。年十七,师清河监伯阳,受《论语》、《毛诗》、《春秋》、 《周易》,就河内高望崇受《周官》,后于博陵刘献之遍受诸经。数年之中,大义 精练,讲授生徒。太和末,为四门小学博士。后世宗诏徵入璇华宫,令孙惠蔚问以 《六经》,仍诏征教授京兆、清河、广平、汝南四王,后特除员外散骑侍郎。清河 王怿之为司空、司徒,引征为长流参军。怿迁太尉,征为仓曹参军。出为氵市郡太 守,加扬烈将军。入为太尉司马,俄加辅国将军。未几,以本将军除安州刺史。徵 因述职,路次过家,置酒高会,大享邑老,乃言曰:“腰龟返国,昔人称荣;仗节 还家,云胡不乐。”因诫二三子弟曰:“此之富贵,匪自天降,乃勤学所致耳。” 时人荣之。入为司农少卿、光禄大夫。征出州入卿,匪唯学业所致,亦由汝南王悦 以其师资之义。为之启请焉。永安初,加平东将军,寻以老解职。永熙二年卒。出 帝以徵昔授父业,故优赠散骑常侍、都督相殷沧三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 司、尚书左仆射、相州刺史,谥曰文烈。
子仲曜,武定末,仪同开府属。
刁冲,字文朗,渤海饶安人也,镇东将军雍之曾孙。十三而孤,孝慕过人。其 祖母司空高允女,聪明妇人也,哀其早孤,抚养尢笃。冲免丧后便志学他方,高氏 泣涕留之,冲终不止。虽家世贵达,乃从师于外,自同诸生。于时学制,诸生悉日 直监厨,冲虽有仆隶,不令代己,身自炊爨。每师受之际,发情精专,不舍昼夜, 殆忘寒暑。学通诸经,偏修郑说,阴阳、图纬、算数、天文、风气之书莫不关综, 当世服其精博,刺史郭祚闻其盛名,访以疑义,冲应机解辩,无不祛其久惑。后太 守范阳卢尚之、刺史河东裴植并征冲为功曹、主簿,非所好也,受署而已,不关事 务。惟以讲学为心,四方学徒就其受业者岁有数百。
冲虽儒生,而执心壮烈,不畏强御。延昌中,世宗舅司徒高肇擅恣威权,冲乃 抗表极言其事,辞旨恳直,文义忠愤。太傅、清河王怿览而叹息。
先是冲曾祖雍作《行孝论》以诫子孙,称:“古之葬者衣之以薪,不封不树, 后世圣人易之棺椁。其有生则不能致养,死则厚葬过度。及于末世,至蘧蒢裹尸, 倮而葬者。确而为论,并作折衷。既知二者之失,岂宜同之。当令所存者棺厚不过 三寸,高不过三尺,弗用缯彩,敛以时服。轜车止用白布为幔,不加画饰,名为清 素车。又去挽歌、方相,并盟器杂物。”及冲祖遵将卒,敕其子孙令奉雍遗旨。河 南尹丞张普惠谓为太俭,贻书于冲叔整议其进退。整令与通学议之,冲及致书国学 诸儒以论其事,学官竟不能答。
冲以嫡传祖爵东安侯。京兆王继为司空也,并以高选频辟记室参军。肃宗将亲 释奠,于是国子助教韩神固与诸儒诣国子祭酒崔光、吏部尚书甄琛,举其才学,奏 而征焉。及卒,国子博士高凉及范阳卢道侃、卢景裕等复上状陈冲业行,议奏谥曰 安宪先生,祭以太牢。子钦,字志儒。早亡。
卢景裕,字仲儒,小字白头,范阳涿人也。章武伯同之兄子。少聪敏,专经为 学。居拒马河,将一老婢作食,妻子不自随从。又避地大宁山,不营世事,居无所 业,惟在注解。其叔父同职居显要,而景裕止于园舍,情均郊野,谦恭守道,贞素 自得。由是世号居士。
前废帝初,除国子博士,参议正声,甚见亲遇,待以不臣之礼。永熙初,以例 解。天平中,还乡里,与邢子才、魏季景、魏收、邢昕等同征赴鄴。景裕寓讬僧寺, 讲听不已。未几,归本郡。
河间邢摩纳与景裕从兄仲礼据乡作逆,逼其同反,以应元宝炬。齐献武王命都 督贺拔仁讨平之。闻景裕经明行著,驿马特征,既而舍之,使教诸子。在馆十日一 归家,随以鼎食。景裕风仪言行,雅见嗟赏。先是景裕注《周易》、《尚书》、 《孝经》、《礼记》、《老子》,其《毛诗》、《春秋左氏》未讫,齐文襄王入相, 于第开讲,招延时隽,令景裕解所注《易》。景裕理义精微,吐发闲雅。时有问难, 或相诋诃,大声厉色,言至不逊,而景裕神采俨然,风调如一,从容往复,无际可 寻。由是士君子嗟美之。
元颢入洛,以为中书郎。普泰初,复除国子博士。进退其间,未曾有得失之色。 性清静,淡于荣利,弊衣粗食,恬然自安,终日端严,如对宾客。兴和中,补齐王 开府属,卒于晋阳,齐献武王悼惜之。
景裕虽不聚徒教授,所注《易》大行于世。又好释氏,通其大义。天竺胡沙门 道悕每论诸经论,辄讬景裕为之序。景裕之败也,系晋阳狱,至心诵经,枷锁自脱。 是时又有人负罪当死,梦沙门教讲经,觉时如所梦,默诵千遍,临刑刀折,主者以 闻,赦之。此经遂行于世,号曰《高王观世音》。
李同轨,赵郡高邑人,阳夏太守义深之弟。体貌魁岸,腰带十围,学综诸经, 多所治诵,兼读释氏,又好医术。年二十二,举秀才,射策,除奉朝请,领国子助 教。转著作郎,典仪注,修国史,迁国子博士,加征虏将军。永熙二年,出帝幸平 等寺,僧徒讲法,敕同轨论难,音韵闲朗,往复可观,出帝善之。三年春,释菜, 诏延公卿学官于显阳殿,敕祭酒刘廞讲《孝经》,黄门李郁讲《礼记》,中书舍入 卢景宣解《大戴礼夏小正篇》。时广招儒学,引令预听。同轨经义素优,辩析兼美, 而不得执经,深为慨恨。天平中,转中书侍郎。兴和中,兼通直散骑常侍,使萧衍。 衍深耽释学,遂集名僧于其爱敬、同泰二寺,讲《涅盘大品经》,引同轨预席。衍 兼遣其朝臣并共观听。同轨论难久之,道俗咸以为善。卢景裕卒,齐献武王引同轨 在馆教诸公子,甚加礼之。每旦入授,日暮始归。缁素请业者,同轨夜为说解,四 时恆尔,不以为倦。武定四年夏卒,年四十七,时人伤惜之,齐献武王亦殊嗟悼, 赠襚甚厚。赠骠骑大将军、瀛州刺史,谥曰康。
李业兴,上党长子人也。祖虬,父玄纪,并以儒学举孝廉。玄纪卒于金乡令。 业兴少耿介。志学精力,负帙从师,不惮勤苦。耽思章句,好览异说。晚乃师事徐 遵明于赵魏之间。时有渔阳鲜于灵馥亦聚徒教授,而遵明声誉未高,著录尚寡。业 兴乃诣灵馥黉舍,类受业者。灵馥乃谓曰:“李生久遂羌博士,何所得也?”业兴 默尔不言。及灵馥说《左传》,业兴问其大义数条,灵馥不能对。于是振衣而起曰: “羌弟子正如此耳!”遂便径还。自此灵馥生徒倾学而就遵明。遵明学徒大盛,业 兴之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