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师,字践言,河南洛阳人也。父文宗,有重名于齐,开皇初,终于莒州刺史。 师早有声望,起家司空府参军事,稍迁尚书左外兵郎中,又摄祠部。后属孟夏,以 龙见请雩。时高阿那肱为相,谓真龙出见,大惊喜,问龙所在,师整容报曰:“此 是龙星初见,依礼当雩祭郊坛,非谓真龙别有所降。”阿那肱忿然作色曰:“何乃 干知星宿!”祭竟不行。师出而窃叹曰:“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礼既废也,何能 久乎?齐亡无日矣。”七年,周武帝平齐,授司赋上士。高祖受禅,除魏州长史, 入为尚书考功侍郎,仍摄吏部。朝章国宪,多所参定。十七年,历尚书左右丞,以 明干著称。时蜀王秀颇违法度,乃以师为益州总管司马。俄而秀被征,秀恐京师有 变,将谢病不行。师数劝之不可违命,秀作色曰:“此自我家事,何预卿也!”师 垂涕对曰:“师荷国厚恩,忝参府幕,僚吏之节,敢不尽心。但比年以来,国家多 故,秦孝王寝疾,奄至薨殂,庶人二十年太子,相次沦废。圣上之情,何以堪处! 而有敕追王,已淹时月,今乃迁延未去,百姓不识王心,傥生异议,内外疑骇,发 雷霆之诏,降一介之使,王何以自明?愿王自计之。”秀乃从征。秀废之后,益州 官属多相连坐,师以此获免。后加仪同三司。炀帝即位,拜大理少卿。帝在显仁宫, 敕宫外卫士不得辄离所守。有一主帅,私令卫士出外,帝付大理绳之。师据律奏徒, 帝令斩之,师奏曰:“此人罪诚难恕,若陛下初便杀之,自可不关文墨。既付有司, 义归恆典,脱宿卫近侍者更有此犯,将何以加之?”帝乃止。转刑部侍郎。师居职 强明,有口辩,而无廉平之称。未几,卒官。有子昆玉。
○郎茂
郎茂,字蔚之,恆山新市人也。父基,齐颍川太守。茂少敏慧,七岁诵《骚》、 《雅》,日千馀言。十五师事国子博士河间权会,受《诗》、《易》、《三礼》及 玄象、刑名之学。又就国子助教长乐张率礼受《三传》群言,至忘寝食。家人恐茂 成病,恆节其灯烛。及长,称为学者,颇解属文。年十九,丁父忧,居丧过礼。仕 齐,解褐司空府行参军。会陈使傅縡来聘,令茂接对之。后奉诏于秘书省刊定载籍。 迁保城令,有能名,百姓为立《清德颂》。及周武平齐,上柱国王谊荐之,授陈州 户曹。属高祖为亳州总管,见而悦之,命掌书记。时周武帝为《象经》,高祖从容 谓茂曰:“人主之所为也,感天地,动鬼神,而《象经》多纠法,将何以致治?” 茂窃叹曰:“此言岂常人所及也!”乃阴自结纳,高祖亦亲礼之。后还家为州主薄。 高祖为丞相,以书召之,言及畴昔,甚欢。授卫州司录,有能名。寻除卫国令。时 有系囚二百,茂亲自究审数日,释免者百馀人。历年辞讼,不诣州省。魏州刺史元 晖谓茂曰:“长史言卫国民不敢申诉者,畏明府耳。”茂进曰:“民犹水也,法令 为堤防。堤防不固,必致奔突,苟无决溢,使君何患哉?”晖无以应之。有民张元 预,与从父弟思兰不睦。丞尉请加严法,茂曰:“元预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 弥益其忿,非化民之意也。”于是遣县中耆旧更往敦谕,道路不绝。元预等各生感 悔,诣县顿首请罪。茂晓之以义,遂相亲睦,称为友悌。
茂自延州长史转太常丞,迁民部侍郎。时尚书右仆射苏威立条章,每岁责民间 五品不逊。或答者乃云:“管内无五品之家。”不相应领,类多如此。又为余粮簿, 拟有无相赡。茂以为繁纡不急,皆奏罢之。数岁,以母忧去职。未期,起令视事。 又奏身死王事者,子不退田,品官年老不减地,皆发于茂。茂性明敏,剖决无滞, 当时以吏干见称。仁寿初,以本官领大兴令。炀帝即位,迁雍州司马,寻转太常少 卿。后二岁,拜尚书左丞,参掌选事。茂工法理,为世所称。时工部尚书宇文恺、 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竞河东银窟。茂奏劾之曰:“臣闻贵贱殊礼,士农异业,所以 人知局分,家识廉耻。宇文恺位望已隆,禄赐优厚,拔葵去织,寂尔无闻,求利下 交,曾无愧色。于仲文大将,宿卫近臣,趋侍阶庭,朝夕闻道,虞、芮之风,抑而 不慕,分铢之利,知而必争。何以贻范庶僚,示民轨物!若不纠绳,将亏政教。” 恺与仲文竟坐得罪。茂撰《州郡图经》一百卷奏之,赐帛三百段,以书付秘府。
于时帝每巡幸,王纲已紊,法令多失。茂既先朝旧臣,明习世事,然善自谋身, 无謇谔之节。见帝忌刻,不敢措言,唯窃叹而已。以年老,上表乞骸骨,不许。会 帝亲征辽东,以茂为晋阳宫留守。其年,恆山赞治王文同与茂有隙,奏茂朋党,附 下罔上。诏遣纳言苏威、御史大夫裴蕴杂治之。茂素与二人不平,因深文巧诋,成 其罪状。帝大怒,及其弟司隶别驾楚之皆除名为民,徙且末郡。茂怡然受命,不以 为忧。在途作《登垅赋》以自慰,词义可观。复附表自陈,帝颇悟。十年,追还京 兆,岁馀而卒,时年七十五。有子知年。
○高构
高构,字孝基,北海人也。性滑稽,多智,辩给过人,好读书,工吏事,弱冠, 州补主簿。仕齐河南王参军事,历徐州司马、兰陵、平原二郡太守。刘灭后,周武 帝以为许州司马。高祖受禅,转冀州司马,甚有能名。征拜比部侍郎,寻转民部。 时内史侍郎晋平东与兄子长茂争嫡,尚书省不能断,朝臣三议不决。构断而合理, 上以为能,召入内殿,劳之曰:“我闻尚书郎上应列宿,观卿才识,方知古人之言 信矣。嫡庶者,礼教之所重,我读卿判数遍,词理惬当,意所不能及。”赐米百石。 由是知名。寻迁雍州司马,以明断见称。岁馀,转吏部侍郎,号为称职。复徙雍州 司马,坐事左转盩啡令,甚有治名。上善之,复拜雍州司马,又为吏部侍郎,以公 事免。炀帝立,召令复位。时为吏部者,多以不称职去官,唯构最有能名,前后典 选之官,皆出其下。时人以构好剧谈,颇谓轻薄,然其内怀方雅,特为吏部尚书牛 弘所重。后以老病解职,弘时典选,凡将有所擢用,辄遣人就第问其可不。河东薛 道衡才高当世,每称构有清鉴,所为文笔,必先以草呈构,而后出之。构有所诋诃, 道衡未尝不嗟伏。大业七年,终于家,时年七十二。所举杜如晦、房玄龄等,后皆 自致公辅,论者称构有知人之鉴。
开皇中,昌黎豆卢实为黄门侍郎,称为慎密。河东裴术为右丞,多所纠正。河 东士燮、平原东方举、安定皇甫聿道,俱为刑部,并执法平允。弘农刘士龙、清河 房山基为考功,河东裴镜民为兵部,并称明干。京兆韦焜为民曹,屡进谠言。南阳 韩则为延州长史,甚有惠政。此等事行遗阙,皆有吏干,为当时所称。
○张虔威
张虔威,字元敬,清河东武城人也。父晏之,齐北徐州刺史。虔威性聪敏,涉 猎群书。其世父嵩之谓人曰:“虔威,吾家千里驹也。”年十二,州补主簿。十八 为太尉中兵参军,后累迁太常丞。及齐亡,仕周为宣纳中士。高祖得政,引为相府 典签。开皇初,晋王广出镇并州,盛选僚佐,以虔威为刑狱参军,累迁为属。王甚 美其才,与河内张衡俱见礼重,晋邸称为“二张”焉。及王为太子,迁员外散骑侍 郎、太子内舍人。炀帝即位,授内史舍人、仪同三司。寻以籓邸之旧,加开府。寻 拜谒者大夫,从幸江都,以本官摄江都赞治,称为干理。虔威尝在途见一遗囊,恐 其主求失,因令左右负之而行。后数日,物主来认,悉以付之。淮南太守杨綝尝与 十馀人同来谒见,帝问虔威曰:“其首立者为谁?”虔威下殿就视而答曰:“淮南 太守杨綝。”帝谓虔威曰:“卿为谒者大夫,而乃不识参见人,何也?”虔威对曰: “臣非不识杨綝,但虑不审,所以不敢轻对。石建数马足,盖慎之至也。”帝甚嘉 之。其廉慎皆此类也。于时帝数巡幸,百姓疲敝,虔威因上封事以谏。帝不悦,自 此见疏。未几,卒官。有子爽,仕至兰陵令。
虔威弟虔雄,亦有才器。秦孝王俊为秦州总管,选为法曹参军。王尝亲案囚徒, 虔雄误不持状,口对百馀人,皆尽事情,同辈莫不叹服。后历寿春、阳城二县令, 俱有治绩。
○荣毗 兄建绪
荣毗,字子谌,北平无终人也。父权,魏兵部尚书。毗少刚鲠有局量,涉猎群 言,仕周,释褐汉王记室,转内史下士。开皇中,累迁殿内监。时以华阴多盗贼, 妙选长吏,杨素荐毗为华州长史,世号为能。素之田宅,多在华阴,左右放纵,毗 以法绳之,无所宽贷。毗因朝集,素谓之曰:“素之举卿,适以自罚也。”毗答曰: “奉法一心者,但恐累公所举。”素笑曰:“前者戏耳。卿之奉法,素之望也。” 时晋王在扬州,每令人密觇京师消息。遣张衡于路次往往置马坊,以畜牧为辞,实 给私人也。州县莫敢违,毗独遏绝其事。上闻而嘉之,赉绢百匹,转蒲州司马。汉 王谅之反也,河东豪杰以城应谅。刺史丘和觉,遁归关中。长史渤海高义明谓毗 曰:“河东要害,国之东门,若失之,则为难不细。城中虽复恟涣,非悉反也。但 收桀黠者十余人斩之,自当立定耳,”毗然之。义明驰马追和,将与协计。至城西 门,为反者所杀,毗亦被执。及谅平,拜治书侍御史,帝谓之曰:“今日之举,马 坊之事也。无改汝心。”帝亦敬之。毗在朝侃然正色,为百僚所惮。后以母忧去职, 岁余,起令视事,寻卒官。赠鸿胪少卿 。
毗兄建绪,性甚亮直,兼有学业。仕周为载师下大夫、仪同三司。及平齐之始, 留镇鄴城,因著《齐纪》三十卷。建绪与高祖有旧,及为丞相,加位开府,拜息州 剌史。将之官,时高祖阴有禅代之计,因谓建绪曰:“且踌躇,当共取富贵。”建 绪自以周之大夫,因义形于色曰:“明公此旨,非仆所闻。”高祖不悦,建绪遂行。 开皇初来朝,上谓之曰:“卿亦悔不?”建绪稽首曰:“臣位非徐广,情类杨彪。” 上笑曰:“朕虽不解书语,亦知卿此言不逊也。”历始、洪二州刺史,俱有能名。
○陆知命
陆知命,字仲通,吴郡富春人也。父敖,陈散骑常侍。知命性好学,通识大体, 以贞介自持,释褐陈始兴王行参军,后历太学博士、南狱正。及陈灭,归于家,会 高智慧等作乱于江左,晋王广镇江都,以其三吴之望,召令讽谕反者。知命说下贼 十七城,得其渠帅陈正绪、萧思行等三百余人,以功拜仪同三司,赐以田宅,复用 其弟恪为汧阳令。知命以恪非百里才,上表陈让,朝廷许之。时见天下一统,知命 劝高祖都洛阳,因上《太平颂》以讽焉。文多不载。数年不得调,诣朝堂上表,请 使高丽,曰:“臣闻圣人当扆,物色刍荛,匹夫奔踶,或陈狂瞽。伏愿暂辍旒纩, 览臣所谒。昔轩辕驭历,既缓夙沙之诛,虞舜握图,犹稽有苗之伐,陛下当百代之 末,膺千载之期,四海廓清,三边底定,唯高丽小竖,狼顾燕垂。王度含弘,每怀 遵养者,良由恶杀好生,欲谕之以德也。臣请以一节,宣示皇风,使彼君臣面缚阙 下。”书奏,天子异之。岁余,授普宁镇将。人或言其正直者,由是待诏于御史台。 炀帝嗣位,拜治书侍御史,侃然正色,为百僚所惮,帝甚敬之,后坐事免。岁余, 复职。时齐王暕颇骄纵,昵小人,知命奏劾之。暕竟得罪,百僚震栗。辽东之役, 为东暆道受降使者,卒于师,时年六十七。赠御史大夫。
○房彦谦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七世祖谌,仕燕太尉掾,随慕容氏迁于齐,子 孙因家焉。世为著姓。高祖法寿,魏青、冀二州刺史,壮武侯。曾祖伯祖,齐郡、 平原二郡太守。祖翼,宋安太守,并世袭爵壮武侯。父熊,释褐州主簿,行清河、 广川二郡守。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询,雅有清鉴,以彦谦 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 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 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遇期功之戚,必蔬 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文,工 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时禁 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及 周师入鄴,齐主东奔,以彦谦为齐州治中。彦谦痛本朝倾覆,将纠率忠义,潜谋匡 辅。事不果而止。齐亡,归于家。周帝遣柱国辛遵为齐州刺史,为贼帅辅带剑所执。 彦谦以书谕之,带剑惭惧。送遵还州,诸贼并各归首。及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 曲,誓无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