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竹部·卷一

更新时间:2021-03-03 16:46:17

  又曰:何随家养竹园,人盗其竹,何随遇行见,恐盗者觉怖走竹伤其足,挈履徐步而归。

  《文士传》曰:蔡邕经会稽高迁亭,见屋椽竹,从东间数第十六,可以为籥。取用,果有异声。

  《神仙传》曰:离娄公服竹汁,饵桂,得仙。

  又曰:壶公欲与费长房俱去,长房畏家人觉,公乃书一青竹,戒曰:"卿以此竹,归家便称病,以此置卿卧处,默便来还。"长房如言,家人见此竹,云是尸,哭泣行丧。

  《荆楚岁时记》曰:夏至节日食粽,周豦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棕。练叶插五丝,系臂,谓为长命缕。

  《王子年拾遗记》曰:蓬山有浮筠之簳,叶青茎紫,子如大珠。有青鸾集其上,下有砂砺,细如粉。暴风至,竹条翻起,拂细砂如雪霰,仙者来观戏焉。风吹竹折,声如钟磬之音。

  《南越志》曰:罗浮山生竹,皆七八围,节长一二尺,谓掷暧龙。

  《湘州记》曰:邵陵高平县有文竹山,上有石床,四面绿竹扶疏,常随风委拂此床。

  《永嘉记》曰:阳屿仙山有平石,方十余丈,名仙坛。有一筋竹,垂坛旁,风来辄扫拂坛上。

  《东阳记》曰:昆山去芜城山十里,峰岭高峻。故老传云:岭上有圆池,鱼鳖具有。池边有竹,极大。风至垂屈,扫地恒洁,如人扫之。

  《丹阳记》曰:江宁县南二十里慈姥山,积石临江,生箫管竹,王子渊《洞箫赋》所称即此也。其竹圆致,异于他处。自伶伦彩竹嶰谷,其后惟此竿见珍。故历代常给乐府,而俗呼曰鼓吹山。

  《风土记》曰:阳羡县有袁君冢,坛边有数杖大竹,高二三丈。枝皆两两。枝下垂,如有尘秽,则扫拂,坛上恒净洁。

  袁山松《宜都山川记》曰:佷山县方山上有灵祠,祠中有特生一竹,擅美高危。其杪下垂,忽有尘秽,起风动竹,拂荡如扫。

  《荆州记》曰:临贺谢休县东山,有小竹生其旁,皆四五寸围。下有盘石,径四五丈,蓟赃,方正清滑如弹棋局。两竹屈垂扫其上,初无尘秽。未至数十里,闻风吹此竹,如箫管之音。

  《武昌记》曰:阳新县有朔山,山有两大竹,长十馀丈,围数尺。有声如风雨,为官长凶候,县人占之有验。

  《云南记》曰:云南有实心竹,文彩班驳,殊好,可为器物。其土以为枪竿、交床。

  《述征记》曰:仙阳县城东北二十里,有中散大夫嵇康宅。今悉为田虚,而父老犹种竹木。

  崔豹《古今注》曰:牛亨问曰:"籍者何也?"答曰:"籍者,尺二竹牒,记人之年、名字、物色,悬之宫门,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篇:木部·卷十一

下一篇:竹部·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