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下
《庄子》曰:夫白鶂之相视,眸子不运而风化。虫,雄鸣於上风,雌应於下风而风化。(鶂以眸子相视,虫鸣以声相因,不待合而便生子,故曰风化也。)
《淮南子》曰:夫历阳之都,一夕反为湖,勇力圣智与怯不肖者同命。(历阳属九江郡。历阳县中,有老妪,常行仁义。有两诸生过之,谓曰:"杆国当为湖,妪视东城阃有血,便走上山,勿反顾也!"衷此妪数往视阃门,吏问之,对如其言。暮,门吏杀鸡以血途门阃。明日,妪往视门,见血,便走上山,因没为湖。)
又曰:有牛哀者,病七日,化而为虎。兄启户而入,哀搏而杀之。
又曰:雌雄相接,阴阳相薄,羽者为雏鷇,毛者为驹犊,软者为皮肉,坚者为齿角,人不怪也。水生蚌蜃,山生金玉,人不怪也。老槐生火,久血为磷,人弗怪也。水生罔像,木生毕方,井生坟羊,人怪之,闻见鲜而所识浅也。
《论衡》曰:天地不变,日月不易,星辰不没,正也。人受正气,故体不变。男化为女,女化为男,由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也,应政为变,非常,怪也。蛴螬化为复育,转而为蝉,蝉生翼,翼不类蛴螬,凡诸暝类多化也。
《抱朴子》曰:周穆王南征,一锯ā化。君子为猿为鹄,小人为虫为沙。
又曰:案《老子玉策》:"松脂入地,千年变为伏苓。伏苓千年变为虎魄,虎魄千年变为石胆,石胆千年变为威喜。千岁之狐,豫知剿愦;千岁之狸,变为好女;千岁之猿,变为老人。"
又曰:《伍被记》"八公造淮南王安,初为老公,不见通。须臾,皆成少年。"又《墨子五行书》云:"墨子能变形易貌,坐在立亡。蹙面则成老人,含笑则成女子,踞地则成小儿。"
《博物志》曰:化民食桑,二十七年,以丝自裹,九年死。
又曰:吴王江行食脍,弃於中流,化而为鱼。今鱼有名王馀者,长数寸,大如箸,犹有脍形。
又曰:无民穴居食土,无男女。死埋之,其心不朽,百年还化为人。
又曰:埋蜻蜓头於西向户下,则化成青珠也。
又曰:江汉有貙人,能为虎。俗云"貙虎化为人",好着葛衣,其足无踵,有五指者,皆貙也。越巂之国,老者时化为虎,宁州南见有此物。
《王子年拾遗记》曰:昆仑者,西方曰须弥山。最下层有螭潭百里,多龙螭,皆白色,千岁一蜕。其五藏,潭侧有五色石,云是白螭之肠,化为此石。
又曰:因墀国去王都十六万里,有解形之民。放其身於空潭,先使头飞於南方,次使左手飞於东方,次使右手飞於西方,自齐以下,两足孤立。至暮,头还於体,两手不至。遇疾风吹两手於北海玄洲上,化为五足之兽,则一指为一足也。
《蜀王本纪》曰: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世。其民亦颇随王化去。王猎至湔山,便仙去,今庙祠之於湔。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地纠晷出,为杜宇妻。宇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郫,化民往往复出。望帝积百馀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至蜀,复生,蜀王以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水,使鳖灵决玉山,民登藿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帝自以薄德,不如鳖灵,委国授鳖灵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奇帝。生卢保,亦号开明。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死,五丁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号曰石井,千人不能动,万人不能移。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后徙治成都。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秦亦无道出於蜀。蜀王从万馀人东猎褒谷,卒见秦惠王。惠王以金一笥遗蜀王,蜀王报以礼物,物尽化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贺曰:"土者土地,秦当得蜀矣。"秦王恐亡相见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王以为金,便令五丁拖牛成道,致三枚於成都。秦道乃得通,石牛之力也。武都人有善知蜀王者,将其妻女適蜀王。居蜀之后,不习水土,喻彘。蜀王爱其女,留之,乃作伊鸣之声,六曲以乐之。或曰:前是武都丈夫化为女子,颜色美好,盖山之精也,蜀王取以为妻。不习水土,疾病喻彘,蜀王留之。无儿,物故,蜀王发卒於武都担土,於成都郭中葬之,盖地数亩,高七丈,号曰武担。以石作镜一枚,表其墓。於是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献美女五人於蜀王。蜀王袄戤,遣五丁迎女。还至犄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五丁共引蛇,山崩,压五丁,五丁大呼秦王五女及送迎者,悉化为石。蜀王登台望之不来,因名五妇候台。蜀王亲理作冢,皆致方石以志其墓。
《列异传》曰:昔鄱阳郡安乐县有人姓彭,世以捕射为业。儿随父入山,父忽蹶然倒地,乃变成白鹿。儿悲号追鹿,超然远逝,遂失所在。儿於是终身不捉弓。至孙,复学射。忽得一白鹿,乃於鹿角间得道家七星符,并有其祖姓名,年月分明。睹之惋悔,乃烧去弧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