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珍宝部·卷二

更新时间:2021-03-03 16:28:52

  ○珠下

  《唐书》曰:高祖朝,曷婆那可汗献大珠。上曰:"珠信为宝。朕所宝者赤心耳,何用珠为?"竟不受。

  又曰:贞观中,桂州都督李弘节以清慎闻。身殁之后,其家卖珠。上闻之,乃宣言於朝曰:"此人生时,宰相言其清白。今日既然,所举者岂得无罪?必可理之,不可舍也!"魏徵谏曰:"陛下言此人不清,未见受财之所。闻其卖珠,将罪举者,臣不知所谓。自圣朝已来,为国尽忠,清贞自守,终始不渝者,屈突通、张道源而已。通子三人来选,共有一匹羸马,道源儿子不能存立,未见一言及之。今弘节为国立功,前后大蒙赏赍,居官终殁,不言贪贱。妻子卖珠,未为有罪。审其清者,无所存问;疑其浊者,傍罪举人。虽疾恶情深,实以好善不笃。臣窃思度,未见其可,恐有识闻之,必生横议。伏惟再思。"上抚掌曰:"造文不思,遂有此语,方知谈不容易。"

  又曰:婆利东有罗刹国,其人极陋,朱发黑身,兽牙鹰爪。时与林邑人作市,以夜而来,自掩其面。其国出火珠,状如水精。日午时以珠承影,取艾依之即火出。

  《管子》曰:桓公问管子曰:"昔者,周人有天下,诸侯宾复,名教通於天下,而夺於其下,何数也?"管子对曰:"君分壤而贡入,市朝同流,黄金一箧也,江阳之珠一箧也。此谓以寡为多,以狭为广。"

  又曰:珠者,阴之阳也,故胜火。玉者,阳之阴也,故胜水。其化如神。故天下藏珠玉,诸侯藏金石。

  又曰:以珠玉为币。

  又曰:玉起於禺山,珠起於赤野。

  又曰:丹青在山,民知而取之;美珠在渊,民知而取之。(丹青与珠,各有所用之宝,故虽在山泉,而人犹知而取之,况在於人,怀宝而不知乎?)

  《晏子春秋》曰:景公为履,黄金之綦,饰以银,连以珠。

  《列子》曰:子华之门徒,指河曲之隈,谓商丘开曰:"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商丘开从如泳之,既出,果得珠。

  《孙卿子》曰:在物莫明於珠玉。珠玉不睹,王公则不为宝。

  又曰:昔卫灵公坐重华之台,侍御数百,随珠照日,罗衣从风。仲叔御入谏,灵公下席再拜,曰:"寡人过矣!"

  《庄子》曰:夫唾,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又曰:黄帝游於赤水之北,登于昆仑之丘,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弗得,使离朱索之而弗得。使罔象索之,乃得。

  又曰:河上有贫穷待织萧绡而食者。其子投渊,得千金之珠。谓其子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遭其睡也;使骊龙悟,子尚奚有哉!"

  又曰:修其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君子明於此,则韬乎其事,沛乎其为,万物逝也。若然者,藏金於山,藏珠於川。

  又曰:儒以《诗》《礼》发冢。大儒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裙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陵之陂。'生不布施,死何用含珠为?"

下一页

上一篇:珍宝部·卷一

下一篇:珍宝部·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