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曰:君子谋道不谋食。
又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又曰:君子学以致其道。
又《子张》曰: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
又《颜渊》曰:季康子问於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欲使季康子先自正也。偃,仆也。草加之以风无不仆者,犹民之化於下。)
《大戴礼》曰:笃仁而好学,多闻而顺道。天子疑则问,应而不穷者谓之道。道者,导天下之道。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王弼曰:可道,指事造形,非其常道可道。
《庄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
子思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
又曰:祝牧谓其妻曰:"天下有道,我韨子佩;天下无道,我负子戴。"
又曰:原宪处鲁,居环堵之室,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匡,正也。)子贡乘大马,中绀而表素,轩车不容巷,往见原宪。原宪正冠踪履,杖藜应门。子贡曰:"嘻!先生何病也?"原宪应之曰:"宪闻无财之谓贫,学道而不能行之之谓病。今宪贫也,非病也。"子贡逡巡而有愧色。
《文子》曰:夫道德者,匡邪以为正,治辞以为定,上下之仪也。上有道德即下有仁义。积道德者,天与之,地助之,鬼辅之。
《鬻子》曰: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谓之道。
《公孙尼子》曰:道为知者设,贤为圣者用。
《淮南子》曰:圣人之道若中衢樽,过者斟酌,虽多少不同而各得其宜也。
杨子《法言》曰:仲尼之道犹四渎,经营中国,终入大海。
又曰:君子之道有四:简而易用也,要而易守也,炳而易见也,法而易言也。
又曰:圣人重其道而轻其禄,众人重其禄而轻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