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皇王部·卷五

更新时间:2021-03-03 14:53:45

  ○帝喾高辛氏

  《史记》曰:帝喾高辛氏者,黄帝之曾孙也。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位。高辛於颛顼为族子,其色郁郁,其德嶷嶷,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

  《帝王世纪》曰:帝喾,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见,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逡〈齿并〉齿"。有圣德,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登帝位,都亳。以人事纪官,故以勾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是五行之官,分职而治诸侯,於是化被天下。遂作乐六茎以康位。世有才子八人,号曰八元。亦纳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有娀氏女,曰简翟,生禼;次陈丰氏女,曰庆都,生放勋;次娵訾氏女,曰常仪,生帝挚。帝喾在位七十五年,年一百五岁而崩,葬东郡顿丘广阳里。(陶弘景云:在位六十三年,年九十二。)

  《大戴礼》曰:宰我曰:"请问帝喾。"孔子曰:"玄嚣之孙,蟜(音乔。)极之子,曰高辛氏。生而神灵,自言其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蟜蟜,其德涘涘,其动也时,其服也土,春夏乘龙,秋冬乘马,黄斧黻衣,执中而获天下。"

  《礼记祭法》曰: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

  《春秋元命苞》曰:帝喾戴干,是谓清明。发节移盖像招摇。(干,楯也。招摇为天戈楯相副,戴之像见天中以为表。)

  《古史考》曰:高辛氏,或曰房姓,以木德王。

  张显《析言》曰:高辛氏初生,自言其名。其君民,终无迷谬。

  魏陈王曹植《帝喾赞》曰: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帝世。抚宁天地,神灵察物。教弥四海,明并日月。

  ○帝挚

  《帝王世纪》曰:帝挚之母,於四人之中,其班最下,而挚年兄弟最长,故得登帝位。封异母弟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九年,政软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其群臣造唐朝而致禅,因委志心愿为臣。唐侯於是知有天命,乃受帝禅,而封挚於高辛氏。事不经见,汉故议郎东海卫宏所传云尔。

  ○帝尧陶唐氏

  《帝王世纪》曰:帝尧,陶唐氏,祁姓也。母曰庆都,孕十四月而生尧於丹陵,名曰放勋。或从母姓伊祁氏,年十五而佐帝挚,授封於唐,为诸侯。身长十尺,常梦攀天而上,故年二十而登帝位。以火承木,都平阳。置敢谏之鼓,天下大和。命羲和四子: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掌四岳。诸侯有苗氏,处南蛮而不服,尧征而克之于丹水之浦。乃以尹寿、许由为师,命伯夔访山川谿谷之音,作乐六章,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十老人击壤歌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何力有於我哉!"有僬侥氏来贡没羽,厨中自生肉脯,如翣形。摇鼓自生风,使食物寒自不臭,名曰"翣脯"。又有草夹阶而生,随月生死,王者以是占日月之数,惟盛德之君,应和而生,故尧有之,名"蓂荚",一名"历荚"。始封稷、契、咎繇,褒进伯禹,纳舜于大麓。后年二月,又率群臣刻璧为书,东沉于洛,言天命当传舜之意,今《中候》、《运衡》之篇是也。舜摄政二十八年,尧与方回游阳城而崩,《尚书》所谓"二十有八载,放勋乃殂落"是也。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凡尧即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墨子以为,尧堂高三尺,土阶三等。尧取散宜氏女,曰皇,生丹朱。又有庶子九人,皆不肖,故以天下命舜。

  又曰:帝尧氏作,始封於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尧山在北,唐水在西北入河。南有望都,县有都山,即尧母庆都之所居也。相去五十里。都山,一名豆山。北登尧山,南望都山,故名其县曰:"望都"。

  《春秋合诚图》曰:尧母庆都有名於世,盖天帝之女,生於斗维之野,常在三河之南。天火雷电,有血流润大石之中,生庆都,长大形像天帝,常有黄云覆盖之。梦食不饥。及年二十,寄伊长孺家,出观三河之首,常若有神随之者。(三河之首,东河北端。)有赤龙负图出,庆都读之,赤受天运,(运,录运也。)下有图,人衣赤光,面八彩,须鬓长七尺二寸,兑上丰下,足履翼翼。署曰赤帝起,诚天下宝。(衣赤光,光像而又着衣也。八彩,彩色有八也。翼,翼星,大位宿也。图人傍有此署文七十也。)奄然阴风雨,赤龙与庆都合婚,有娠,龙消不见。(龙乘风云故先,阴风乃龙至也。婚犹会合,或为结也。)既乳,视尧如图表。及尧有知,庆都以图予尧。(如图人仪表也。)

  《孝经援神契》曰:尧鸟庭,荷胜,八眉。(尧,火精人也。鸟庭,庭有鸟骨。表取像朱鸟与太微庭也。朱鸟戴圣,荷胜似之。八眉,眉彩色有八。)

  《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孔安国曰:则,法也。美尧则法天行之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荡荡,广远之称,言布德远,民无能名。)巍巍乎,其有成功也。(功成化隆,高大巍巍。)

  《孔丛子》曰:尧身修十尺,眉乃八彩,实圣也。

下一页

上一篇:皇王部·卷四

下一篇:皇王部·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