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地部·卷二十六

更新时间:2021-03-03 14:51:43

  又曰:武帝元光中,河水决顿丘,发卒十万救决河,起龙渊宫。(武庙也。自作之,故曰官。)

  《吕氏春秋》曰:故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大溢逆流,名曰洪水。禹乃决江疏河,为彭蠡之鄣,所治者千八百国,此禹之功。

  《文子》曰:江河之大溢,不过三日。

  《水经注》曰:汉平帝之世,河汴决坏,未及得修,汴渠东侵,日月弥广,门闾故处,皆水中也。汉明帝永平十二年,议治汴渠,上乃引乐浪人王景问理水形便。景陈利害,应对敏捷,帝甚善之,乃赐《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以及钱帛。发卒数十万,诏景与将作谒者王昊,治渠防筑堤防修堨,起自荥阳,东至千乘海口,千有馀里。景乃商度地势,凿山开涧,防遏冲要,疏决壅积,十里一门,水更相回注,无复溃漏之患。明年渠成,帝亲自巡行,诏滨河郡国置河堤员吏,如西京旧制。景由是显名,王昊及诸从事者,皆增秩一等。顺帝阳嘉中,又自汴河口以东,缘河积石为堰,通淮,曰金堤。灵帝建宁中,又增修石门,以遏渠口,水盛则通注,津耗则辍流。

  ○淮

  《春秋说题辞》曰:淮出桐柏,淮者,均也,均其务。

  《释名》曰:淮,围也,围绕扬州北界,东至海。(《广雅》同。)

  《说文》曰:淮出南阳平氏桐柏大复山东南。

  《水经注》及《山海经》云:淮水出南阳平氏县桐柏山,其源初则涌出,复潜流三十里,然后长骛东北,经大复山,从义阳郡北东,过江夏平春县北,又东过新息县南期思县北,至原鹿县南,与汝水合。又东过庐江安丰县,与决水合。东北至九江寿春县东,与颍水合。寿春县北,与淝水合。又东至当涂县北,与涡水合。东北至下邳淮阴县,与泗水合。东至广陵淮浦县而入海也。近海数百里通朝夕潮,《尚书》称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入于海是也。

  《书》曰:淮沂其乂。

  又曰:泗滨浮磬,淮夷蠙珠。

  《周礼》曰: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

  《诗》曰:率彼淮浦,省此徐土。

  《孟子》曰:禹排淮泗而注诸江。

  焦贡《易林》曰:江河淮海,天之奥府,众利所聚,可以饶有。

  刘向《说苑》曰:庄周贫,往贷于魏文侯。文侯曰:"待吾邑粟之来而奉之。"周曰:"乃今者周之来,见道牛蹄中有鲋鱼焉,太息谓周曰:"我尚可活也。"周曰:"须我为汝向南诣楚王,决江淮以溉汝。鲋鱼曰:"今命在盆瓮之中耳,乃为我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我,汝即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晋阳秋》曰:秦始皇东游,望气者云: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於是始皇改曰秣陵,堑北山以绝其势。今建康即秣陵,西北界所堑,即建康南淮也。(今谓之秦淮。)

  《淮南子》曰:夫醉者超江淮,以为寻常之沟也。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篇:地部·卷二十五

下一篇:地部·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