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时序部·卷一

更新时间:2021-03-03 14:46:37

  《论衡》曰:孔子推律,自知殷之苗裔。

  杨泉《物理论》曰:听清浊五音之和,然后制为锺律,取弘农宜阳县金门山竹为管。

  夏侯玄《辩乐论》曰:阮生云:"律吕协,则阴阳和;音声适,则万物类。天下无乐而欲阴阳和调,灾害不生,亦已难矣。"此言律吕音声,非徒化治人物,乃可以调和阴阳,荡除灾害也。夫天地定位,刚柔相摩,盈虚有时,尧遭九年之水,忧民阻饥,汤遭七年之旱,欲迁其社。岂律吕不和,音声不通哉?此乃天然之数,非人道所招也。

  扬雄《太玄经》曰:调律者,度竹为管,芦莩为灰,列之九闭之中,漠然无动,寂然无声,微风不起,纤尘不形,冬至夜半,黄锺以应矣。

  ○历

  《世本》曰:容成作历。(容成,黄帝臣。)

  《易》曰:君子以治历明时。

  《书》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又曰:天之历数在尔躬。

  又曰:叶用五纪,其五曰历数。

  《易乾凿度》曰:尧以甲子天元为推术。(注云:甲子为蔀首,起十月朔。)

  又曰:历原名握先,(握先为历始之名,始,言无前者也。)纪曰甲子,七十六岁为一纪,二十而一蔀首。

  《易是类谋》曰:其触耀而出师旷,历推音算,以度知旦。(触耀而出,谓师旷得圣人之一体,故触耀而生其人,能历数枢机之事,能推五音,知将来之事。)

  《汉书·律历志》曰:历数之起上矣。传述颛顼命木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其后三苗乱德,二官咸废,而闰余乖次,孟陬殄灭,摄提失方。(摄提,星名。随斗柄所指,建十二月。若历误,春三月当指辰乃指已,是为失方也。)尧复育重、黎之后,使纂其业。后以授舜,舜亦以命禹。至周武王访箕子,箕子言大法九章,而五纪明历法。(岁月日星辰为五纪也。)五伯之末,史官丧纪,畴人子弟分散,(如淳曰:家业世相传为畴。律,年三十三传之,畴官各从父事。)或在夷狄,故其所记,有黄帝、颛顼、夏、殷、周及鲁历。战国扰攘,秦兼天下,未遑暇也。亦颇推五胜,(五行相胜。秦以周为火,用水胜之也。)而自以为获水德,乃以十月为正,色尚黑。汉兴,方纪纲大基,庶事草创,袭秦正朔。以北平侯张苍言,用颛顼历,比於六历,疏阔中最为微近。然正朔服色,未睹其真,而朔晦月见,弦望满亏,多非是。至武帝元封七年,汉兴百二岁矣,太中大夫公孙卿、壶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历纪坏废,宜改正朔"。遂诏卿、遂、迁与侍郎尊、大典星射姓等,(师古曰:姓射名姓。)议造汉历。乃定东西,立晷仪,下刻漏,以追二十八宿,相距于四方,举终以定朔晦分至,躔离弦望。(应劭曰:躔,径也。离,远。臣瓒案,离,历也。日月之历也。)姓等奏不能为算,愿募治历者更造密度,各自增减,以造汉太初历。乃选治历邓平及长乐司马可,酒泉侯宜君、侍郎尊及与民间治历者,凡二十余人,方士唐都、巴郡洛下闳与焉。(晋灼曰《史记历书》云,唐都分天部,而巴郡洛下闳运算推历也。)都分天部,(谓分部二十八宿为距度也。)而闳运算转历。乃诏迁用邓平所造八十一分历律,罢废尤疏远者十七家,使校历律昏明。宦者淳于陵渠复覆太初历,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中,如合璧连珠也)。陵渠奏状,遂用邓平历,以平为太史丞。后二十七年,元凤三年,太史令张寿王上书言:"历者天地之大纪,上帝所为。传黄帝调律历,汉元年以来用之。今阴阳不调,宜更历之过也。"诏下,主历使者鲜于妄人,请与治历大司农中丞麻光等二十余人,杂侯日月晦朔弦望、八节二十四气,钧校诸历用状。奏可。诏与丞相御史、大将军、右将军史各一人,杂候上林清台,课诸历疏密,凡十一家。以元凤三年十一月朔旦冬至,尽五年十二月,各有第。寿王课疏远。案汉元年不用黄帝调历,寿王非汉历、逆天道,非所宜言,大不敬。有诏勿劾。复候,尽六年。太初历第一,即墨徐万且、长安徐禹治太初历亦第一。寿王及待诏李信治黄帝调历。课皆疏阔。寿王历乃太史官殷历也。至孝成世,刘向总六历,列是非,作《五纪论》,向子歆究其微眇,作《三统历》及谱。

  又曰:路温舒从祖父受历数天文,以为汉厄三七之间,(张晏曰:三七二百一十岁也。自汉初至哀帝元年,二百一十年也。至平帝崩,二百一十一岁也。)上封事以豫戒。成帝时,谷永亦言如此。

  又:《王莽传》曰:莽见盗贼多,乃令太史推三万六千岁历纪,布天下,下书曰:"《紫阁图》曰:太一、黄帝皆仙而上天,张乐昆仑处山之上。后世圣主得瑞者,当张乐秦终南山上。(长安南山,《诗》所谓终南,南故秦地,故言秦。)予之不敏,奉行未明,乃今谕矣。"

  又:《孝武纪》曰:夏五月正历,以正月为岁首。(郑玄曰:先是以十月为岁首。)色上黄,数用五。(张晏曰:汉据土德,土数五。)定官名,协音律。

  又曰:历谱有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以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故圣王必正历,以深知五星日月之会,凶厄之患,其术皆出焉。此圣人知命之术也。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篇:天部·卷十五

下一篇:时序部·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