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织经

察奸卷第八

更新时间:2021-03-02 16:45:51

  奸不自招,忠不自辩。奸者祸国,忠者祸身。

  无智无以成奸,其智阴也。有善无以为奸,其知存也。

  智不逾奸,伐之莫胜;知不至大,奸者难拒。忠奸堪易也。上所用者,奸亦为忠;上所弃者,忠亦为奸。

  势变而人非,时迁而奸异,其名难恃,惟上堪恃耳。好恶生奸也。人之敌,非奸亦奸;人之友,其奸亦忠。

  道同方获其利,道异惟受其害。奸有益,人皆可为奸;忠致祸,人难为忠。奸众而忠寡,世之实也;言忠而恶奸,世之表也。

  惟上惟己,去表求实,奸者自见矣。


解析

《罗织经》是一部关于权谋与人性探讨的古代文献,尤其在察奸卷中,深入剖析了奸诈与忠诚的复杂关系,及其在权力场中的表现形态。文中提到“奸不自招,忠不自辩”,意指奸诈之人往往不会主动承认自己的罪行,而忠诚之士也不需要自我辩解,因为真正的品质会通过行为自然显现。这里强调的是,奸与忠的判断不能仅凭言语,需观察实际行动。

接着,“无智无以成奸,其智阴也”指出,奸猾之人的智慧多隐藏于暗处,利用策略和心机达成目的,而非明面上的聪明才智。相反,“有善无以为奸,其知存也”,说明内心存有善念的人难以成为奸邪,因为他们的良知会阻止他们走向奸诈之路。

文中还强调了智与奸的关系:“智不逾奸,伐之莫胜”,意味着如果正义之智不能超越奸诈,就难以战胜奸邪。但同时,“知不至大,奸者难拒”,显示了若智慧不够深远,便难以抵御奸计的侵袭。这反映出忠奸之间并非绝对界限分明,而是在特定情境下可以相互转换的动态过程。

“上所用者,奸亦为忠;上所弃者,忠亦为奸”,揭示了权力高层的态度对判定忠奸具有决定性影响。在不同的政治气候或权势变化下,奸臣可能因得势而被视为忠心,而忠诚之士也可能因失宠被误解为奸邪。这表明忠奸的标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治者的意志和时局的变化。

最后,“惟上惟己,去表求实,奸者自见矣”,提醒人们应超越表面现象,通过独立思考和深入观察,去发现真正奸诈之人。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判断力和对实际情况的把握至关重要,只有这样,奸邪之徒的真实面目才会显露无遗。

综上所述,《罗织经》察奸卷第八深刻揭示了权力斗争中忠奸辨识的复杂性,强调了智慧、道德与权力结构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复杂人性和社会环境中寻求真相的艰难。


上一篇:保身卷第七

下一篇:谋划卷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