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天问

作者:屈原 〔先秦〕
更新时间:2021-01-15 14:20:58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惟兹何功,孰初作之?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出自汤谷,次于蒙汜。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伯强何处?惠气安在?何阖而晦?何开而明?角宿未旦,曜灵安藏?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洪泉极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则,何以坟之?应龙何画?河海何历?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康回冯怒,墬何故以东南倾?九州安错?川谷何洿?东流不溢,孰知其故?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昆仑悬圃,其尻安在?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何所不死?长人何守?靡蓱九衢,枲华安居?灵蛇吞象,厥大何如?黑水玄趾,三危安在?延年不死,寿何所止?鲮鱼何所?鬿堆焉处?羿焉彃日?乌焉解羽?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维嗜不同味,而快鼌饱?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鞫,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而为黄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白蜺婴茀,胡为此堂?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蓱号起雨,何以兴之?撰体协胁,鹿何膺之?鳌戴山抃,何以安之?释舟陵行,何之迁之?惟浇在户,何求于嫂?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汤谋易旅,何以厚之?覆舟斟寻,何道取之?桀伐蒙山,何所得焉?妺嬉何肆,汤何殛焉?舜闵在家,父何以鳏?尧不姚告,二女何亲?厥萌在初,何所亿焉?璜台十成,谁所极焉?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喜?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下一页

解析

此段文字源自古代长篇诗歌《天问》,作者为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天问》全诗共提出170多个问题,涉及宇宙起源、神话传说、历史事件、自然现象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作者对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广泛好奇与深刻思考。

  • 开篇:“遂古之初,谁传道之?”表达了对远古时代知识传承的疑问,追问宇宙初始的奥秘,以及这些知识是如何被记录和传递下来的。
  • 宇宙起源:“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对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状态提出疑问,探讨宇宙如何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
  • 自然现象:“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关注日夜更替、阴阳变化的原理,试图理解自然规律的本源。
  • 神话人物:“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提到神话中的人物女岐,对其生育九子的现象表示疑惑,反映了对古代神话故事的探讨。
  • 历史事件:“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涉及夏朝历史,讲述了启取代伯益成为首领的过程,探讨其中的政治变故。
  • 哲学思考:“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对天空、星辰、日月的排列分布提出疑问,体现了对天文现象的哲学性思考。
  • 道德伦理:“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通过提问,隐含了对伦理道德的探讨,如为何会有弑母篡权之事发生。
  • 神话与现实交织 整篇《天问》中,屈原不断穿梭于神话传说与历史事实之间,通过一系列问题,既表达了对远古神话的探索,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政治、道德伦理的深刻反思。

《天问》以其丰富的想象力、深邃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展示了屈原博大的学问和深沉的思考。


上一篇:九歌

下一篇: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