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灵枢·经脉

更新时间:2021-02-18 13:24:53

  足太阴气绝者则脉不荣其口唇,口唇者肌肉之本也。脉不荣则肌肉软,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人中满则唇反,唇反者肉先死。甲笃乙死,木胜土也。

  足少阴气绝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行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骨)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故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死。戊笃己死,土胜水也。

  足厥阴气绝则筋绝。厥阴者,肝脉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于阴气(《医部全录》当作器),而脉络于舌本也。故脉弗荣则筋急,筋急则引舌与卵,故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庚笃辛死,金胜木也。

  五阴气俱绝,则目系转,转则目运,目运者为志先死,志先死则远一日半死矣。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发泄,绝汗乃出,大如贯珠,转出不流,即气先死,故旦占夕死,夕占旦死。此十二经之败也。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

  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

  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

  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别本作鱼)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而止,乃调其虚实。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不得言。闷则急坐之也。

  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起于腕上分间,并太阴之经直入掌中,散入于鱼际。其病实则手锐掌热;虚则欠㰦,小便遗数。取之去腕半寸(《医部全录》当作寸半)。别走阳明也。

  手少阴之别,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明•马莳曰:半为衍文),别而上行,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系。其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别走太阳也。

  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别走少阳(清•张志聪认为此句为原文脱简),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头强。取之两筋间也。

  手太阳之别,名曰支正。上腕五寸,内注少阴。其别者,上走肘,络肩髃。实则节弛肘废;虚则生肬,小者如指痂疥。取之所别也。

  手阳明之别,名曰偏历。去腕三寸,别入太阴。其别者,上循臂,乘肩髃,上曲颊伤齿。其别者,入耳,合于宗脉。实则龋聋,虚则齿寒痹隔。取之所别也。

  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去腕二寸,外绕臂,注胸中,合心主。病实则肘挛,虚则不收。取之所别也。

  足太阳之别,名曰飞扬。去踝七寸,别走少阴。实则鼽窒,头背痛;虚则鼽衄。取之所别也。

  足少阳之别,名曰光明。去踝五寸,别走厥阴,(并经)下络足跗。实则厥,虚则痿躄,坐不能起。取之所别也。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篇:灵枢·终始

下一篇:灵枢·经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