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哀王孙

作者:杜甫 〔唐代〕
更新时间:2021-01-12 17:59:56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剺面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解析

此诗名为《哀王孙》,系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之作,创作背景设定在安史之乱期间。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中皇族后裔(王孙)流离失所、遭受苦难的情景,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 首四句:“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以象征手法开篇,白乌(通常象征不祥)在长安城头夜啼,暗示灾难降临。延秋门是唐代长安的城门之一,此处描述其上的悲鸣,以及乌鸦侵扰大宅,象征贵族官员因胡人(指安禄山叛军)入侵而逃亡的混乱景象。

  • “金鞭断折九马死”至“可怜王孙泣路隅”,描绘了逃难中的王公贵族遭遇的悲惨境遇。金鞭折断、骏马死亡,昔日的荣华富贵不再,甚至骨肉分离,无法一同逃生。王孙流落街头,哭泣求生,愿意放弃身份成为奴隶,只求苟活。

  • “已经百日窜荆棘”至“龙种自与常人殊”,进一步强调了王孙们长期逃亡,历经艰辛,身体伤痕累累。同时指出,作为高帝(刘邦)子孙,他们本应拥有高贵血统,与普通人不同,但此刻却同样遭受磨难。

  • “豺狼在邑龙在野”,用“豺狼”比喻作乱的叛军,控制着城邑;“龙”则象征被迫离开京城的皇室,流落野外,反映了时局的颠倒错乱。

  • “王孙善保千金躯”至“且为王孙立斯须”,表达出诗人对王孙们的同情与劝诫,希望他们能保护好自己,珍惜生命,并暂时停留,听从诗人的忠告。

  • “昨夜东风吹血腥”至“慎勿出口他人狙”,提到战乱带来的血腥气息以及北方民族(可能指回纥军队)进入长安的情景。提醒王孙们,虽然听说天子已将皇位传给新君,南北局势有所缓和,但仍需谨慎,勿轻易透露自己的身份,以防被敌人利用或加害。

  • 末四句:“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以深沉的哀叹结束,再次叮嘱王孙们不可大意,同时寄寓希望于未来,相信五陵(长安附近的皇家陵墓区,亦代指皇族)之地的美好气象终将重现,暗示国家终将恢复安宁。

全诗情感深沉,通过对王孙遭遇的细致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及对人性的摧残,同时也流露出对皇室血脉延续和社会秩序重建的期待。


上一篇:古从军行

下一篇:兵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