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山寺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淡泊之乐,同时也透露出归隐山林的向往之情。以下是各句的解析: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开篇描述了通往山寺的小路崎岖不平,路径狭窄,暗示了此地的偏远与幽静。黄昏时刻抵达寺庙,只见蝙蝠在空中飞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氛围。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进入寺内,诗人选择在台阶上坐下休息,新近下过的雨水让周围环境显得格外清新。此时,芭蕉叶宽大,栀子花饱满,通过植物的生机勃勃,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界的丰饶与和谐。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寺中的僧人向诗人介绍墙壁上的古老佛画,其艺术价值非凡。借着灯火的微弱光线观赏这些画作,更显其珍贵与稀有,也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化遗迹的兴趣与尊重。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僧人热情款待,铺设床铺、清理座席,并准备了简单的饭菜。即便食物粗粝,对于旅途劳顿、饥饿的诗人而言,已足够满足。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连昆虫的鸣叫都消失了。此时,清澈的月光越过山岭,照进房门,营造出一片宁静而祥和的夜景,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得平和。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次日清晨,诗人独自离开,山中雾气缭绕,道路难辨,但他仍旧穿梭于这云雾之间,享受着探索的乐趣。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山间的红叶与碧绿的溪流相映成趣,色彩斑斓,景色绚丽。途中不时可见到粗壮的松树和枥树,直径可达十围(形容树木粗大),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力。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诗人赤脚涉水过溪,感受着水流冲击石头发出的声响,清风轻拂,吹动衣裳,这一幕生动描绘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自由与畅快。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鞿 一作:靰)
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悟:人生能有这样的体验便是极大的快乐,何必受世俗的束缚,被名利所羁绊呢?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最后,诗人感慨,希望与志同道合的友人能够共同享受这份自然与心灵的自由,直到老去也不愿离开这样的生活,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