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贼退示官吏

作者:元结 〔唐代〕
更新时间:2021-01-12 17:44:29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

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

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

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解析

此诗开篇即交代背景,"癸卯岁"指出事件发生在具体年份,"西原贼"入侵道州,大肆烧杀抢掠,几乎使得道州生灵涂炭。而次年,贼军虽再次侵犯周边的永、邵两地,却未触及道州边境便撤退了。诗人在此设问,这是否是因为道州已有能力抵御贼寇?非也,实则是贼寇对道州的惨状心存怜悯,未再加害。

接下来,诗人回忆往昔太平岁月,在山林间悠然度过了二十年,生活恬静自然,税赋稳定,日子安宁,即使日暮时分也能安然入睡。然而,好景不长,世事突变,连年战乱,诗人自己也数年身披戎装,亲历战争的残酷。如今他虽被任命管理此郡,但面对频繁侵扰的山贼,城池因微小而幸免于难,百姓却因贫穷而更显凄苦。道州之所以能在邻近地区皆遭蹂躏时得以保全,正是因为其贫穷与弱小,引不起贼寇的兴趣。

诗中对朝廷使臣的质问尤为尖锐,他们传达皇命,本应体恤民情,却为何在贼寇尚存怜悯之心时,对百姓施以重税,逼迫至极?诗人痛斥那些不顾百姓死活、只求政绩的官吏,认为他们比贼寇更无情。在极度愤慨与无奈之下,诗人表达了想要弃官归隐的心愿,宁愿手持竹篙,自渡江湖,回归田园生活,以捕鱼种麦终老。

全诗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战乱时期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也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的残酷现实,同时也寄托了诗人个人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理想。通过对比贼寇的“伤怜”与官府的“忍苦征敛”,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诗人的道德追求。


上一篇:同题仙游观

下一篇: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