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题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此诗创作背景是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白居易与兄弟姊妹分散各地,生活困苦。在一个望月之夜,诗人感慨万千,写下此诗以寄情于远方的亲人。
首联:“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此处概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时局艰难,连年灾荒,家族产业荡然无存。因战乱和饥荒,兄弟几人各自东西,漂泊异乡,难以相聚。
颔联:“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进一步描绘战乱之后的凄凉景象:曾经的田园变得荒芜冷清,战争(“干戈”代指战争)导致家庭破碎,亲人四散逃难,流离失所。
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此联使用比喻,将自己和兄弟姐妹比作“千里雁”和“九秋蓬”。前者形容兄弟们如同被长距离分隔的大雁,孤独无依;后者则以秋季飘散的蓬草象征家人被迫分离,各自漂泊。
尾联:“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尾联情感升华,虽身处五地,但当夜深人静,共对明月之时,相信彼此都会泪流满面,心中涌动着同样的思乡之情。这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团圆的渴望,尽管现实使他们天各一方。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苦难和对亲情的无限眷恋,体现了白居易诗歌关注民生疾苦、情感真挚的特点。
上一篇: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下一篇: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