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旅途遥远、处境艰难的情境,同时也表达了对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而自己仍漂泊无依的感慨。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起首两句便勾勒出一幅遥远而艰险的旅程画面。“迢递”形容道路漫长而曲折,“三巴”泛指古代巴郡、巴东、巴西一带,这里代指远方。诗人身处万里之外的异乡,旅途劳顿且充满危险,用“羁危”二字强调其处境之艰难。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凄清与孤独。在群山环绕、残雪覆盖的寒夜里,诗人独自面对着一盏微弱的烛光,身处他乡,倍感孤单。这里“异乡人”亦可作“异乡春”,虽解释稍有不同,但均传达出远离故土,在外度过季节更替的哀愁。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随着离家日久,诗人与家人(骨肉)的距离越来越远,情感上也渐行渐远。在这种情况下,日常相伴的僮仆反而成为了更加亲近的人。这反映了长期在外漂泊之人的情感变化,对亲情的渴望和现实中人际关系的无奈调整。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旧岁将尽、新年即将到来之际的复杂心情。在本该合家团圆的时刻,自己却仍在漂泊不定,这样的境遇让人难以承受。同时,“明日岁华新”预示着时间的无情流逝,新的一年带来的是希望还是更深的漂泊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的艰辛、异乡的孤独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深刻展现了古代游子在岁末年终时的思乡之情和漂泊之苦,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