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首诗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追求清高之志的情感。诗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蝉的处境抒发个人情怀。
首联:“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意思是蝉因其栖身高处,难以轻易找到食物充饥,虽然不断地悲鸣,却也只是白白浪费声音,无人理会。这里“高”既指蝉所居的高树,也暗喻诗人的清高之志,难以得到世俗的认同与满足,反映出诗人孤高不群、清贫自守的境遇。
颔联:“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描述的是蝉在黎明时分(五更),其鸣声稀疏,似乎将要中断,而它所依附的大树依然青翠,对蝉的哀鸣无动于衷。此联通过“一树碧无情”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蝉孤独无助的感受,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人情冷漠的感慨。
颈联:“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转而叙述诗人的仕途经历,用“薄宦”形容自己官职卑微,如同水中漂浮不定的木片,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同时提到故乡的田园因久未打理而荒芜,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仕途不顺的无奈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尾联:“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在这里,诗人直接对蝉说,感谢它的鸣叫给予自己最大的警示,让自己意识到应保持全家清贫高洁的生活态度。这表明诗人从蝉的遭遇中得到了启示,决心坚守自己的节操,即使生活清贫,也要保持精神上的高洁与独立。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蝉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诗人身处困境而不失高洁之志,虽历尽辛酸仍坚持清贫自守的情怀,反映了作者对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