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

桃花溪

作者:张旭 〔唐代〕
更新时间:2021-01-12 17:18:59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悠远而神秘的春日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以下是逐句解析:

  • 隐隐飞桥隔野烟:开篇即展现了一幅朦胧而幽深的画面,飞桥横跨于水面之上,却被野外升起的薄雾所遮掩,若隐若现。这里,“隐隐”二字不仅描绘了桥梁因烟雾而显得不甚清晰的状态,也暗含了空间的深远与意境的缥缈。

  • 石矶西畔问渔船:诗人转而聚焦于近景,于石矶(水边突出的岩石)之畔,向西望去,似乎在向渔船上的人询问着什么。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更广阔的水域,暗示着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寻之心。

  • 桃花尽日随流水:此句将视角转向岸边,描述了桃花瓣随水流漂浮、终日不息的景象。桃花象征着春天的绚烂与生命的短暂,其“尽日随流水”既表现了春日的美好,又隐含了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淡淡哀愁。

  • 洞在清溪何处边:末句以问句作结,将全诗引向一个更深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询问清溪旁神秘洞穴的位置,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探索的兴趣,也寓言式地触及了对人生奥秘、理想境界追求的主题。这里的“洞”或许象征着避世的桃源或是心灵的归宿,而“何处边”的疑问,则流露出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与追寻。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巧妙的设问,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带有幻想色彩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美、生命意义及精神归宿的深刻感悟与追求。


上一篇:滁州西涧

下一篇: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