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

卷五·针灸禁忌第一(上)

更新时间:2021-04-12 00:13:29

  黄帝问曰∶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宝?岐伯对曰∶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刺之道,气穴为宝。

  故春刺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素问》曰∶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又曰∶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萁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之间。《九卷》云春刺荥者正同,于义为是。又曰∶春取络脉治皮肤。又曰∶春取经与脉分肉之间。二者义亦略同。又曰∶春气在经脉。

  夏取诸俞孙络肌肉皮肤之上。又曰∶夏刺俞。二者正同,于义为是。长夏刺经。又曰∶取盛经孙络,取分间,绝皮肤。又曰∶夏取分腠,治肌肉。义亦略同。《素问》曰∶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又曰∶夏者火始治,心气始长,脉瘦气弱,阳气流(一作留)溢,血温于腠,内至于经,故取盛经分腠,绝肤而病去者,邪居浅也。所谓盛经者,阳脉也。义亦略同。

  又曰∶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

  秋刺诸合,余如春法。秋取经俞,邪气在府,取之于合。素问曰∶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又曰∶秋者金始治,肺将收杀,金将胜火,阳气在合,阴初胜,湿气及体,阴气未盛,未能深入,故取俞以泻阴邪,取合以虚阳邪,阳气始衰,故取于合。是谓始秋之治变也。又曰∶秋气在肤,腠闭者是也。《九卷》又曰∶秋取气口,治筋脉。于义不同。

  冬取井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又曰∶冬取井荥。《素问》曰∶冬取俞窍,及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俞窍与诸俞之分,义亦略同。又曰∶冬者水始治,肾方闭,阳气衰少,阴气坚盛,巨阳伏沉,阳脉乃去,取井以下阴逆,取荥以通气(一云以实阳气)。曰冬取井荥,春不鼽衄。是谓末冬之治变也。又曰∶冬气在骨髓。又曰∶冬刺井,病在脏取之井。二者正同,于义为是。又曰∶冬取经俞治骨髓五脏。五脏则同,经俞有疑。

  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得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笑(一作哭)。春刺冬分,邪气着脏,令人腹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堕。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闷,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

  秋刺春分,病不愈,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秋刺夏分,病不愈,令人益嗜卧,又且善梦(谓立秋之后)。秋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凄凄时寒。

  冬刺春分,病不愈,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谓十二月中旬以前)。冬刺夏分,病不愈,令人气上,发为诸痹。冬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善渴。

  足之阳者,阴中之少阳也。足之阴者,阴中之太阴也。手之阳者,阳中之太阳也。手之阴者,阳中之少阴也。

  正月、二月、三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阳。

  四月、五月、六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

  七月、八月、九月,人气在右,无刺右足之阳。

  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左,无刺左足之阴。

  刺法曰∶无刺 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音魂)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成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与其形之盛者,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

  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大寒无刺,大温无凝,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

  新内无刺,已刺勿内。大怒无刺,已刺勿怒。大劳无刺,已刺勿劳。大醉无刺,已刺勿醉。
  
  大饱无刺,已刺勿饱。大饥无刺,已刺勿饥。已渴勿刺,已刺勿渴。乘车来者,卧而休之,如食顷乃刺之。步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顷乃刺之。大惊大怒,必定其气,乃刺之。

下一页

上一篇:卷四·三部九候第三

下一篇:卷五·针灸禁忌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