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寻常朝参准。贞观十三年十月,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奏:"天下太平,万机事简,请三日一临朝。"诏许之。 至二十三年九月十一日,太尉无忌等奏,请视朝坐日。高宗报曰:"朕初登大位,日夕孜孜,犹恐壅滞众务。自今以后,每日恒坐。" 永徽元年十月五日,敕京官文武五品,依旧五日一参。至二年八月二十九日下诏:"来月一日,太极殿受朝。此后每五日一度,太极殿视事,朔望朝,即为恒式。准元日令,中书令读诸方表。"
神龙元年四月十四日,初令文武官五品以上,每朔望参日,陛殿食。
贞元七年四月敕:"昔者圣贤,仰观法象,因天地交会之序,为父子相见之仪,沿习成风,古今不易。王者制事,在於因人,酌其情而用中,顺其俗以为礼。咸觌之仪,既行父子之间;资事之情,岂隔君臣之际。申恩卿士,自我为初。自今以后,每年五月一日,御宣政殿,与文武百僚相见,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朝奏在京者,并听就列。宜令所司,即量定仪注颁示,仍编礼式,以著恒规。"其正至仪,具开元礼。(武太后圣历初,凤阁侍郎王方庆奏曰:"准令,周丧大功未葬,并不得朝贺,仍终丧不得宴会。比来百官,不遵礼法,有哀惨,陪朝会,手舞足蹈,公违宪章,名教既亏,实点皇化,伏请禁断。"从之。)
策拜皇太子(皇太子称臣附○后汉 东晋 北齐 大唐)
后汉制,拜皇太子仪:百官会,位定,谒者引皇太子当御座殿下,北面;司空当太子西北,东面立。读策书毕,中常侍持太子玺绶东向授太子,太子再拜,三稽首。谒者赞曰"皇太子臣某",中谒者称制曰"可"。三公升阶上殿,贺寿万岁。因大赦天下。礼毕。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二年,台符问:"皇太子既拜庙,朝臣奉贺,应上礼否?"国子博士车胤云:"百辟卿士,咸与盛礼,展敬拜伏,不须复上礼。唯方伯牧守,不睹大礼,自非酒牢贡羞,无以表其乃诚,故宜有上礼。亦如元正大庆,方伯莫不上礼,朝臣奉璧而已。"太学博士庾弘之议:"按武帝咸宁中,诸王新拜,有司近臣诸王公主上礼。今皇太子国之储副,既已崇建,普天同庆。谓应上礼奉贺。"
按汉魏故事,皇太子称臣。新礼以太子既以子为名,而又称臣,臣子兼称,於义不通,除太子称臣之制。挚虞以为:"孝经'资於事父以事君',义兼臣子,则不嫌称臣。宜定新礼,皇太子称臣如旧。"诏从之。(尚书符又问王公以下见皇太子仪及所制衣服。车胤议:"朝臣宜朱衣褠帻,拜敬,太子答拜。按经传不见其文,故太傅羊祜笺庆太子,称叩头,此则拜之证。又太宁三年诏议其典,尚书卞壸谓宜稽则汉魏,阖朝同拜。其朱衣冠冕,唯施天朝,宜褠帻而已。")
北齐册皇太子,皇帝临轩,司徒为使,司空副之。太子服远游冠,入至位。使者入,奉册读讫,皇太子跪受册於使者,以授中庶子。又受玺绶於尚书,以授庶子。稽首以出。就册,使者持节至东宫,宫臣内外官定列。皇太子阶东,西面。若幼,则太师抱之,主衣二人奉空顶帻服从,以受册。明日,拜章表於东宫殿庭,中庶子、中舍人乘轺车,奉章诣阙堂谢。择日斋於崇正殿,服冕,乘安车谒庙。择日群臣上礼,又择日会。明日,三品以上笺贺。
大唐临轩册命皇太子,如开元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