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

志·卷二十二

更新时间:2021-03-04 08:04:26

  ◎仪卫上

  ○常朝仪卫 内外立仗 常行仪卫 行仗法驾 黄麾仗

  金制,天子之仪卫,一曰立仗,二曰行仗。其卫士,曰护卫、曰亲军、曰弩手,曰控鹤、曰伞子、曰长行。立仗则有殿庭内仗、殿庭外仗,凡大礼、大朝会则用之。其朔望常朝,弩手百人分立两阶而已。行仗则有法驾、大驾、黄麾仗,凡行幸及郊庙祀享则用之。其非大礼远出,则有常行仪卫、宫中导从焉。大抵模仿宋制,错综增损而用之。其宿卫则见《兵志》云。

  初,国制,凡朔望常朝日,殿下列卫士,帘下置甲兵。正隆元年,海陵去甲兵,惟存锦衣弩手百人,分立两阶。其仪,都副点检,公服偏带。(常朝则展紫。)左右卫将军、宿直将军,展紫,金束带,各执玉、水晶及金饰骨朵。左右亲卫,盘裹紫袄,涂金束带,骨朵,佩兵械。供御弩手、伞子百人,并金花交脚幞头,涂金铜鈒衬花束带,骨朵。左右班执仪物内侍二十人,展紫,涂金束带。朝参日,弩手、伞子直于殿门外,分两面排立。司辰报时毕,皇帝御殿坐,鸣鞭,阁门报班齐。执擎仪物内侍分降殿阶,南向立。点检司起居,弩手、伞子于殿门外北面山呼声喏,讫,即于殿门外东西相向排立。都点检以次三员升殿,都点检在东近南,左副又少南,右副在西,东向对立。左右卫将军在殿下东西对立。省臣随班起居毕,左右司侍郎从宰执奏事。殿中侍御史随班起居毕,东西对立于左右卫将军之北,少前。修起居注分殿陛东西对立于殿栏外副阶下,以俟。奏事毕,皇帝还阁,侍卫者乃退。

  凡遇大礼、大朝会,则有内外立仗。熙宗皇统元年正月,上册宝,立仗一千一百八十人。自是以后,至海陵时,俱用三千人。世宗大定七年,上册宝,颇损其数,且以天德、贞元不设车辂,遂并去之。是后,或减至二千,或一千、或八百、或六百人。天德二年,海陵立后,发册勤政殿,设黄麾细仗,用前六部,摄官七十一,擎执六百七十八人。受册泰和殿,用后六部,摄官三十六,擎执三百二十二人。大定八年正月,册皇太子于大安殿,用黄麾半仗二千二百六十五人,奉表于仁政殿用黄麾细仗一千四百二人。二十七年,册皇太孙,亦如之。

  大定八年,黄麾半仗,摄官一百七十五人,擎执二千八十一人,编排职掌九人。

  殿庭内仗。(以中心东西相向一重,并面北旗帜为中道。)左行,自北西向排列。黄麾幡一首,执者三人。碧襕官一,大雉扇二。碧襕官一,中雉扇六,碧襕官一,小雉扇六。碧襕官一,朱团扇六。碧襕官一,睥睨四。碧襕官一,红大伞一。碧襕官一,紫方伞二。碧襕官一,华盖一。右行,东向列者,并同。面北,第一行,牙门旗八,共二十四人,分左右。留中道。第二行,监门校尉十二,分左右。第三行,长寿幢一,押旗大将军一,居中,次东五方龙旗十五,次西五方凤旗十五。第四行,自内而东,青龙旗五,红龙旗二十。自内而西,青龙旗五,红龙旗二十。第五行,同上,又君王万岁旗一,五人居中。日旗一,五人在左。月旗一,五人在右。第六行,自内而东,天下太平旗、苣纹旗、日月合璧旗、苣纹旗、青龙旗、赤龙旗、河渎旗、江渎旗各一,旗五人,排仗通直官一,排仗大将一。未、午、巳、辰、卯、寅旗各一,青天王旗、白天王旗各一。自内而西,祥云旗、五星连珠旗、祥云旗、黄龙旗、白龙旗、黑龙旗、淮渎旗、济渎旗各一,旗五人,通直官一,大将一。申、酉、戌、亥、子、丑旗各一、绯天王旗、皂天王旗各一。第七行,自内而东,孔雀旗一,五人。苍乌旗、兕旗、牦牛旗、騼〈马蜀〉旗,赤熊旗、白狼旗、金鹦鹉旗、驯犀旗、角端旗、狖鸃旗、驺牙旗、野马旗、瑞麦旗、甘露旗各一,旗五人。自内而西者同。

  外仗。(在门外)。左边,西向,自北排列。第一部,第一行,侍御史、大将军、折冲都尉各一,主帅三。第二行,绛引幡五首十五人,龙头竿四、弓矢五、揭鼓二、龙头竿四、仪锽斧五、龙头竿四、朱刀盾五、龙头竿四、绿刀盾五、龙头竿四、小戟五。第三行,与第一行同。第四行,与第二行同。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第五部以次而南,各为前后四行,其名数与第一部同,惟无绛引幡。右五部,东向排列,色数皆同。左第五行,从北,每大旗一,均用小红龙旗二间之。角宿旗一,三人,均用二。亢宿旗一,三人,均用二。氐宿旗一,三人,均用二。房宿旗一,三人,均用二。心宿旗一,三人,均用二。尾宿旗一,三人,均用二。箕宿旗一,三人,均用二。斗宿旗一,三人,均用二。牛宿旗一,三人,均用二。女宿旗一,三人,龙旗并黄排襕旗各一。虚宿旗一,三人,红、黄排襕旗二。危宿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室宿旗一,三人,黄紫排襕旗二。壁宿旗一,三人,红,黄排襕旗二。重轮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左摄提旗一,三人,黄、紫排襕旗二。青龙旗一,三人,红、黄排襕旗二。木星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火星旗一,三人,黄、紫排襕旗二。土星旗一,三人,红、黄排襕旗二。金星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水星旗一,三人,吏兵并紫排襕旗各一。北岳旗一,三人,吏兵并龙君旗各一。东岳旗一,三人,龙君并黄熊旗各一。中岳旗一,三人,黄熊并赤豹旗各一。西岳旗一,三人,赤豹并力士旗各一。南岳旗一,三人,力士并虎君旗各一。朱雀旗一,三人,虎君并天马旗各一。右第五行,从北。奎旗一,三人。娄旗一,三人。胃旗一,三人。昴旗一,三人。毕旗一,三人,觜旗一,三人。参旗一,三人。井旗一,三人。鬼旗一,三人。皆均用二旗如前。柳宿旗一,三人,红龙并黄排襕旗各一。星宿旗一,三人,红、黄排襕旗二。张宿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翼宿旗一,三人,紫、黄排襕旗二。轸宿旗一,三人,红、黄排襕旗二。重轮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右摄提旗一,三人,紫、黄排襕旗二。白虎旗一,三人,红、黄排襕旗二。东方神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南方神旗一,三人,黄、紫排襕旗二,中央神旗一,三人,红龙排襕旗二。西方神旗一,三人,红、紫排襕旗二。北方神旗一,三人,力士并紫排襕旗各一。风伯旗一,三人,力士并虎君旗各一。雨师旗一,三人,虎君并黄熊旗二。雷公旗一,三人,黄熊并赤豹旗二。电母旗一,三人,赤豹并吏兵旗二。北斗旗一,三人,吏兵并龙君旗二。玄武旗一,三人,龙君并。天马旗二。三人执一旗者重立,二人各执小旗者亦重立。

  殿门外仗,亦从北,留中道。飞麟旗、駃騠旗、鸾旗、麟旗、驯象旗各二,共十人,从中分列为第一重。鹖鸡旗、貔旗、玉马旗、三角兽旗、黄鹿旗各二,共十人,次外分列为第二重。其次,第一部都尉三员,第二部至第五部俱二员,为第三重。又其次五部,各刀盾二十,为第四重。又其次五部,各弓矢二十,为第五重。左右同。

  黄麾细仗,摄官八十八人,擎执一千三百五人,编排职掌九人。

  内仗,中道左一行,自北西向排列。黄麾幡一首,执者三人。大雉扇六、中雉扇六、小雉扇六、朱团扇六、睥睨四、红大伞一、紫方伞二、华盖一,凡伞扇之上皆有碧襕官一。右行东向,排次同。面北,第一行,长寿幢一,居中。牙门旗八,共二十四人,分左右。第二行,君王万岁旗五人,居中。日旗五人,监门校尉五人,在左。月旗五人,监门校尉五人,在右。第三行,五方龙旗十五在左,五方凤旗十五在右。第四行,红龙旗三十四,第五行,红龙旗三十四,皆分左右。第六行,自内而东,太平、苣纹、合璧、苣纹、赤龙、青龙旗各一,旗五人,通直一人,大将一人。未、午、巳、辰、卯、寅旗各一,青天王旗、白天王旗各一。自内而西,祥云、连珠、祥云、黄龙。白龙,黑龙旗各一,旗五人,通直一人,大将一人。申、酉、戌、亥、子、丑旗各一,绯天王旗、皂天王旗各一。第七行,自内而东,河渎、江渎、兕、赤熊、驯犀、角端、狖鸃、纲子旗各一,旗五人。自内而西,淮渎、济渎、兕、赤熊、驯犀、角端、狖鸃、纲子旗各一,旗五人。

  外仗,左边西向,自北排列,第一行,五部,侍御史、大将军、折冲都尉各一,主帅各二。第二行,第一部,绛引幡五首,十五人。龙头竿四、弓矢五、揭鼓二、仪锽斧五,龙头竿四、弓矢五、朱刀盾五、绿刀盾五,龙头竿四、仪锽斧五、朱刀盾五、绿刀盾五,龙头竿四、小戟五,龙头竿四、小戟五。第二部至五部无绛引幡,余色并同,以次相接而南。右五部东向,亦如之。左第三行,从北,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旗各一,旗三人。次重轮、左摄提、青龙旗各一,木、火、土、金、水星旗各一,北、东、中、南、西岳旗各一,旗三人。次紫排襕四、黄排襕四、红排襕四、吏兵旗二、天马旗一。右第三行,从北,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旗各一,旗三人。次重轮、右揶提、白虎旗各一,东、南、中、西、北方神旗各一,风伯、雨师、雷公、电母、北斗旗各一,旗三人。次紫排襕四、黄排襕四、红排襕四、吏兵旗二、天马旗一。

  行仗。天子非祀享巡幸远出,则用常行仪卫。弩手二百人,军使五人,控鹤二百人,首领四人,俱服红地藏根牡丹锦袄、金凤花交脚幞头、涂金银束带,控鹤或皂帽碧袄,各执金镀银蒜瓣骨朵。长行四百人,拳脚幞头、红锦四衤癸袄、涂金束带,二人紫衫前导,无执物,余执列糸骨朵七十八、瓜八十八,镫三十四,在控鹤前,金吾仗八十、金花大剑六十俱垂红绒结子、仪锽斧五十八,在控鹤后。其常朝、御殿、郊庙、临幸,凡步辇出入则有近侍导从,执金镀银骨朵者二人,左右扇十人,拂子四人,香盒二人,香球二人,节二人,幢二人,盂一人,唾壶一人,净巾一人,鐁锣一人,水罐一人,交椅一人,斧一人,皇帝出阁则分立阁门之外,导引至殿,皇帝升座则降阶以俟,入阁然后放仗。

  天眷三年,熙宗幸燕,始备法驾,凡用士卒万四千五十六人,摄官在外。海陵迁都于燕,用黄麾仗万三百四十八人。天德二年祀庙,用黄麾四千人。世宗即位,凡行幸祀享并用三千人,间亦不满其数。大定十一年前,祀南郊、朝享太庙及至郊坛,用大驾七千人,此其大较也。

  天眷法驾人数。摄官六百九十九人:将军、大将军四十三人,折冲、果毅一百二十六人,校尉五十六人,郎将三十四人,帅兵官二百四十六人,统军六人,都头六人,千牛一人,旅帅二人,部辖指挥使二人,押纛二人,押衙四人,四色官四人,押旗二人,引驾官四人,进马四人,押仗通直二人,押仗大将二人,碧襕一十六人,长史二人,鼓吹令二人,鼓吹丞二人,典事五人,太史令一人,太史正一人,司丞一人,府牧一人,刻漏生四人,县令一人,御史大夫一人,僚佐一十人,进辂职掌二人,夹辂将军二人,陪辂将军二人,教马官二人,四省局官八人,导驾官四十八人,抱驾头官一人,执扇筤一人,尚辇奉御二人,殿中少监二人,供奉职官二人,令史四人,书令史四人,押仗二人,殿中侍御史二十四人。诸班直队二千九百四十五人:钧容直三百六人(人员六,长行三百),执旗一百三十六人,引驾六十二人(人员二,长行六十),驾头天武官一十二人,执从物茶酒班一十一人,御龙直仗剑六人,天武把行门八人,殿前班击鞭一十人,御龙直四十人(人员二,长行三十八),骨朵直一百三十四人,部押二人,殿前班行门三十五人,捧日马队七百人,奉宸步队七百人,天武骨朵大剑三百一十人(人员一十,长行三百),东第四班三十一人(人员一,长行三十),扇筤天武二十人,捧日队从领人员一十七人,簇辇茶酒班三十一人(人员一,长行三十),钧容直三十一人,(人员一,长行三十。)招箭班三十三人(人员三,长行三十),天武约襕三百一十人。(人员一十,长行三百。)车辂下驾士六百三十八人:玉辂下一百四十人(控马踏路四,驾士一百二十八,挟辂八),金辂下六十四人(控马踏路四,驾士六十),象辂下驾士四十人,革辂、木辂、耕根车驾士同上,革车二,共五十人,指南、记里车各三十人,辂车、鸾旗、皮轩车各十八人,黄钺、豹尾车各十五人,属车八,共八十人。辇舆下六百八十五人:小舆一,长行二十四人,逍遥一,共三十五人(什将节级九,长行二十六),平辇下四十二人(什将节级九,人员七,长行二十六),腰舆共一十九人(人员一,什将虞候二,长行一十六),大辇下三百七十一人(掌辇人员四,什将十二,长行三百五十五,分五番),芳亭辇一,长行六十人,御马三十二,共百三十四人。(控马,天武官六十四。挟马,骑御马直长行六十四人。骑御马直人员三,天武节级三人),押马六人,象二十三人。擎执人、舁士共八千七百七十一人。鼓吹乐工九百九十四人。马六千七十八匹。

  天德五年,海陵迁都于燕,用黄麾仗一万八百二十三人(摄官在内),骑三千九百六十九,分八节。

  第一节。中道,象二十三人。(节级二人,铜锣,七宝,〈石俞〉石、银钩各一,铁钩二,小旗十五,并服花脚幞头、青锦络缝绯衤癸衫,金镀银双鹿束带)第一引,七十二人:清道一,(武弁、绯云鹤袍、袴、革带,执黑漆杖。)幰弩一,(赤平巾帻、绯辟邪衫、革带、赤袴。)诞马二,控四人,(赤平巾帻、绯绣宝相花衫、银革带,缨辔凉屉二副。)轺车一,赤马二,驾士十八人,(武弁、绯绣雉大袖衫、白袴。马,缨辔凉屉、铜面、包尾。)县令一员,(朝服,坐轺车。)僚佐四员,(并朝服。)控马八人,(锦帽、络缝紫衫、大佩、银带。)紫方伞一,(黄抹额、宝相花衫、银带、大口袴。)朱团扇一,曲盖一,(绯抹额、宝相花衫、革带、袴。)青衣二,(青平巾、青衫、袴、革带,执青竹杖。)车辐棒二,(赤平巾、绯白泽衫、革带、赤袴。)告止幡二,执者六人,(绯抹额、宝相花衫、革带,袴。)传教幡一,信幡一,各三人,(并黄抹额、宝相花衫、革带、大口袴。)小戟十六。(服同上。)

  第二引,二百六十四人:清道二,幰弩一,诞马四,控八人,(服并如前。)掆鼓一,金钲一,(平巾帻、绯鸾衫、抹带、袴、锦螣蛇。)大鼓六,(黄雷花衫、袴、抹额、抹带。)节一,幢一,麾一,夹槊二,角四,仪刀十,(并平巾帻、绯绣宝相花衫,银革带、大口袴。)革车一,赤马四,驾士二十五人,(武弁、獬豸大袖、勒帛、马饰如前。)府牧一员,(朝服坐车。)僚佐四员,控马八人,(服并如前。)铙鼓一,箫二,笳二,笛一,筚篥一,(并平帻、绯宝相花衫、银褐抹带。)大横吹一,(绯苣纹袍、袴、抹额、抹带。)青衣四,车辐棒四,紫方伞一,朱团扇四,曲盖一,告止幡二,六人,传教幡二,六人,信幡二,六人,小戟四十,(服并如前。)刀盾三十六,(银褐抹额、宝相花衫、银革带、袴。)弓矢三十六,(锦帽、青宝相花衫、银革带、袴。)槊三十六。(锦帽、紫宝相花袍、革带、袴。)

下一页

上一篇:志·卷二十一

下一篇:志·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