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五代史

列传·杂传第三十五

更新时间:2021-03-04 01:05:15

  开运二年,契丹寇西山,遣先锋赵延寿围镇州,杜重威不敢出战。延寿分兵大 掠,攻破栾城、柏乡等九县,南至邢州。是时岁除,出帝与近臣饮酒过量,得疾, 不能出征,乃遣北面行营都监张从恩会马全节、安审琦及遇等御之。从恩等至相州, 阵安阳河南,遣遇与慕容彦超率数千骑前视虏。遇渡漳河,逢虏数万,转战十馀里, 至榆林,为虏所围,遇马中箭而踣,得其仆杜知敏马,乘之以战。知敏为虏所擒, 遇谓彦超曰:“知敏,义士也,岂可失之!”即与彦超跃马入虏,取之而还。虏兵 与遇战,自午至未,解而复合,益出生兵,势甚盛。遇戒彦超曰:“今日之势,战 与走尔,战尚或生,走则死也。等死,死战,犹足以报国。”张从恩与诸将怪遇视 虏无报,皆谓遇已陷虏矣。已而有驰骑报遇被围,安审琦率兵将赴之,从恩疑报者 诈,不欲往,审琦曰:“成败天也,当与公共之,虽虏不南来,吾属失皇甫遇,复 何面目见天子!”即引骑渡河,诸军皆从而北,拒虏十馀里,虏望见救兵来,即解 去。遇与审琦等收军而南,契丹亦皆北去。是时,契丹兵已深入,人马俱乏,其还 也,诸将不能追,而从恩率遇等退保黎阳,虏因得解去。

  三年冬,以杜重威为都招讨使,遇为马军右厢都指挥使,屯于中渡。重威已阴 送款契丹,伏兵幕中,悉召诸将列坐,告以降虏,遇与诸将愕然不能对。重威出降 表,遇等俯首以次自画其名,即麾兵解甲出降。契丹遣遇与张彦泽先入京师,遇行 至平棘,绝吭而死。

  呜呼,梁亡而敬翔死,不得为死节;晋亡而皇甫遇死,不得为死事,吾岂无意 哉!梁之篡唐,用翔之谋为多,由子佐其父而弑其祖,可乎?其不戮于斧钺,为幸 免矣。方晋兵之降虏也,士卒初不知,及使解甲,哭声震天,即降岂其欲哉!使遇 奋然攘臂而起,杀重威于坐中,虽不幸不免而见害,犹为得其死矣,其义烈岂不凛 然哉!既俯首听命,相与亡人之国矣,虽死不能赎也,岂足贵哉!君子之于人,或 推以恕,或责以备。恕,故迁善自新之路广;备则难得,难得,故可贵焉。然知其 所可恕,与其所可贵,岂不又难哉!

  ○安彦威

  安彦威,字国俊,代州崞县人也。少以军卒隶唐明宗麾下。彦威善射,颇知兵 法。明宗镇天平、宣武、成德,以彦威常为牙将,以谨厚见信。明宗入立,皇子从 荣镇鄴,彦威为护圣指挥使。以从荣判六军,彦威迁捧圣指挥使,领宁国军节度使。 晋高祖入立,拜彦威北京留守,徙镇归德。是时,河决滑州,命彦威塞之,彦威出 私钱募民治堤。迁西京留守,遭岁大饥,彦威赈抚饥民,民有犯法,皆宽贷之,饥 民爱之,不忍流去。丁母忧,哀毁过制。出帝与契丹隳盟,拜彦威北面行营副都统, 彦威悉以家财佐军用。以疾卒于京师。

  彦威与安太妃同宗,出帝事以为舅,彦威未尝以为言。及卒,太妃临哭,人始 知同宗也,当时益称其慎重。

  ○李琼

  李琼,沧州饶安人也。少为骑将,与晋高祖隶唐明宗麾下。同光二年,契丹犯 塞,明宗出涿州,遇契丹,与战不胜,诸将各稍引去,而晋高祖独战不已,契丹渐 合而围之。琼引高祖衣与俱遁,至刘李河而追兵且及,琼浮水先至南岸,高祖至河 中流,马踣,琼以长矛援出之,又以所乘马与高祖,而步护之,走十馀里,乃得免。 明宗兵变于魏而南,琼从高祖以三百骑先趋汴州。高祖为保义军节度使,以为牙队 指挥使。高祖建国,以为护圣都虞候,赐与金帛甚厚,而不与之官爵,琼亦郁郁。 久之,拜相、中二州刺史。出帝时,为棣州刺史。杨光远反,以书招琼,琼拒而不 纳。迁洺州团练使,又为护圣右厢都指挥使。晋亡,契丹入京师,以琼为威州刺史, 行至郑州,遇盗见杀。

  ○刘景岩

  刘景岩,延州人也。其家素富,能以赀交游豪俊。事高万金,为部曲,其后为 丹州刺史。晋高祖起兵太原,唐废帝调民七户出一卒为义兵。延州节度使杨汉章发 乡民赴京师,将行,景岩遣人激怒之,义兵乱,杀汉章,迎景岩为留后。晋高祖即 位,即拜景岩节度使。景岩从事熊皦,为人多智,阴察景岩跋扈难制,惧其有异心, 欲以利愚之,因语景岩,以谓边地不可以久安,为陈保名享利之策,言邠、泾多善 田,其利百倍,宜多市田射利以自厚。景岩信之,岁馀,其获甚多。景岩使皦朝京 师,皦乃言:“景岩不宜在边,可徙之内地。”乃移景岩邠州,皦入拜补阙,而景 岩又徙镇保义,居未几,又徙武胜。景岩乃悟皦为卖己,遂诬奏皦隐己玉带,皦坐 贬商州上津令。皦惧景岩邀害之,道亡,匿山中。开运三年,景岩罢武胜,以太子 太师致仕,居华州。契丹犯京师,以周密镇延州,景岩乃还故里。而州人逐密,立 高允权,允权妻刘氏,景岩孙女子也。景岩良田甲第、僮仆甚盛,党项司家族畜牧 近郊,尤富强,景岩与之往来,允权颇患之。允权妻岁时归省,景岩谓曰:“高郎 一县令,而有此州,其可保乎?”允权益恶之,而心又利其田宅,乃诬其反而杀之, 年八十馀。

  长子行琮,德州刺史,罢,留京师,亦被诛。次子行谦,允权妇翁也,为奏言 非刘氏子,遂免不诛。

上一页

上一篇:列传·杂传第三十四

下一篇:列传·杂传第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