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

卷五·杂病解上·鼓胀根原

更新时间:2021-03-03 19:21:28

  鼓胀者,中气之败也。肺主气,肾主水,人身中半以上为阳,是谓气分,中半以下为阴,是谓水分。气盛于上,水盛于下,阴阳之定位也。而气降则生水,水升则化气,阴阳互根,气水循环。究其转运之枢,全在中气。中气一败,则气不化水而抑郁于下,是谓气鼓;水不化气而泛滥于上,是为水胀。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上焦气盛,故如雾露之空濛。下焦水盛,故如川渎之注泻。而气水变化之原,出于中焦。中焦者,气水之交,气方升而水方降,水欲成气,气欲成水,气水未分,故其形如沤。

  气之化水,由于肺胃,水之化气,由于肝脾。肺胃右降则阴生,故清凉而化水。气不化水者,肺胃之不降也。肝脾左升则阳生,故温暖而化气。水不化气者,肝脾之不升也。气不化水,则左陷于下而为气鼓;水不化气,则右逆于上而为水胀。而其根,总因土湿而阳败,湿土不运,则金木郁而升降窒故也。

  气鼓

  气从上降,而推原其本,实自下升,坎中之阳,气之根也。气升于肝脾,肝脾左旋,温暖而化清阳,是气升于水分也。肝脾不升,阴分之气堙郁而下陷,故脐以下肿。

  木性善达,其发达而不郁者,水温土燥而阳升也。水寒土湿,脾阳下陷,肝木不达,抑遏而克脾土。肝脾郁迫而不升运,是以凝滞而为胀满。

  肝气不达,郁而生热,传于脾土。脾土受之,以其湿热,传于膀胱。五行之性,病则传其所胜,势固然也。土燥则木达而水清,土湿则气滞不能生水,木郁不能泄水,故水道不利,加之以热,故淋涩而黄赤。

  脾土既陷,胃土必逆。脾陷则肝木下郁,胃逆则胆火上郁。其下热者,肝木之不升也;其上热者,胆火之不降也。病本则属湿寒,而病标则为湿热,宜泻湿而行郁,补脾阳而达木气,清利膀胱之郁热也。

  桂枝姜砂汤

  茯苓三钱 泽泻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三钱,炙 砂仁一钱,炒,研 干姜三钱

  煎大半杯,入砂仁,略煎,去渣,入西瓜浆一汤匙,温服。

  膀胱湿热,小便红涩者,加栀子清之。脾肺湿旺,化生郁浊,腐败胶粘,不得下行,宜用瓜蒂散,行其痰饮。在下则泻利而出,在上则呕吐而出。去其菀陈,然后调之。

  续随子仁,最下痰饮,用白者十数粒,研碎,去油,服之痰水即下。

  瓜蒂散

  瓜蒂二十个,研 赤小豆三钱,研 香豉三钱,研

  热水一杯,煮香豉,令浓,去渣,调二末,温服。取吐下为度。

  病重人虚者,不可服此,当用葶苈散。

  水胀

下一页

上一篇:卷五·杂病解上·杂病解

下一篇:卷五·杂病解上·噎膈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