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学
《易·文言》曰:学以聚之,问以辩之。
《白虎通》曰:学以言觉也,觉悟所不知也。
《论语·为政》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又曰:卫灵公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
又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礼记·学记》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又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又曰:学,不学操缦,(操缦,杂弄。)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博依文譬喻也。)
又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又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又曰:善待问者如撞锺,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又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教学为先也。
《国语》曰:文公问元帅於赵衰,曰:"郗縠可,行年五十矣,守学弥惇。夫学,先王之法,义之府也。"
又曰:范献子聘於鲁,问具、敖山,鲁人以乡对。献子曰:"不为具、敖乎?"对曰:"先君献武之讳也。"献子归,遍戒所知曰:"人不可以不学。吾适鲁而名其二讳,为笑焉。惟不学也。人之有学,犹木之有枝叶,犹庇荫人,而况君子乎?"
《家语》曰: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以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御狂马者,不得释箠策也。)操弓不反檠。(弓不反檠,然后可持。)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於犀革,何学之为?"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又曰:孔子谓伯鱼曰:"吾闻可以与人而不倦者,其惟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然而以显闻四方,流声后世者,非学之效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池也,水潦注焉,雚苇生焉,虽观之,孰知其不源乎!"(源,众流也。言益者虽从外入,及其用之,谁知其非从已出也。)
又曰:孔子兄子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问孔蔑曰:"女之仕,何得何亡?"对曰:"所亡者三:王事若聋,(若聋,宜为聋相因聋之也。)学焉得习,是学不得明也;奉禄少,饘粥不及亲戚,是骨肉益疏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问疾,是朋友道阙也。"孔子不悦。往过子贱而问之,对曰:"自来仕,所得者三:始诵之,今得行之,是学益明也;奉禄被亲戚,是骨肉益亲也;虽有公事,兼之以吊死问疾,是朋友信笃也。"孔子曰:"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斯焉取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