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览

逸民部·卷十

更新时间:2021-03-03 15:56:34

  又曰:郭文举,河内轵县人。年十三,有怀隐志。每行山林,旬日忘归。父母丧终,辞家不娶。入陆浑嵩山少室,乃隐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下将没,步担入吴兴馀杭大辟山穷谷无人之地,倚木於树,苫覆其上,亦无壁障。时多虎暴,而文独宿积十馀年,恒著鹿皮裘葛巾。司徒王公迎置果园中,众人问文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意生,意息则无情。"又问:"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终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哉?"又曰:"狼虎害人,先生独不畏乎?"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兽亦不害人耳。"居园七年,逃归馀杭。

  袁淑《真隐传》曰:苏门先生,尝行见采薪於阜者,先生叹曰:"汝将以是终乎?哀哉!"薪者曰:"以是终者,我也;不以是终者,我也。且圣人无怀,何其为哀?圣人以道德为心,不以富贵为志。"因歌二章,莫知所终。

  又曰:鬼谷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隐居鬼谷山,因以为称。苏秦、张仪师之,遂立功名。先生遗书勉之曰:"二君岂不见河边之树乎?仆御折其枝,风浪荡其根。此木岂与天地有仇怨?所居然也。子见嵩岱之松柘乎?上枝干於青云,下根通於三泉,千秋万岁不逢斧斤之患。此木岂与天地有骨肉?所居然也。"

  又曰:郑长者,隐德无名,著书一篇,言道家事,韩非称之。世传是长者之辞,因以为名。

  又曰:南公者,楚人。埋名藏用,世莫能识。居国南鄙,因以为号,著书言阴阳事。

  又曰:野老,六国时人。游秦楚间,年老隐居,掌劝为务。著书言农家事,因以为号。

  又曰:鹖冠子,或曰楚人。隐居幽山,衣弊履穿,以鹖为冠,莫测其名,因服成号。著书言道家事,马暖常师事之。暖后显於赵,鹖冠子惧其荐己也,乃与暖绝。

  又曰:楚人有献鱼于楚王,曰:"今日渔获,食之不尽,卖之不售,弃之又可惜,是故来献。"左右曰:"鄙哉,辞也!"楚王曰:"渔者仁人,将以诲我也。"乃恤鳏寡而存孤独,出仓粟,发币帛,去后宫,楚国大治。

  又曰:河上丈人,家贫,编萧自给。其子没泉,得千金之珠。丈人曰:"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泉,骊龙颔下。子能得其珠者,遇其睡也。使龙而寤,子其齑粉矣。"

  又曰:孙叔敖遇狐丘先生,曰:"仆闻人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处之。"叔敖曰:"不然。吾爵高而志益下,官大而志益小,禄厚而施益溥。"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犹病诸。"(又见《列子》。)

  又曰:客有候孔子者,颜渊问曰:"客何人也?"孔子曰:"窅兮泛兮,吾不测也。夫良玉径尺,虽有十仞之土,不能掩其光;明珠度寸,虽有函丈之石,不能戢其耀。苟蕴美自厚,容止可知矣。"

  《说苑》曰:卫有丈夫负缶入井灌韭,终一日一区。邓析下车教之,为机后重前轻,命曰槁,终日灌韭百区不倦。卫丈夫曰:"吾师言有机智之心,我非不知,不欲为也。"

  《杂记事》曰:徐稚忽荣禄,陈蕃钦其高行,以礼招请,署为功曹。及师友祭酒,又特为设东面之坐,重席佩巾几以候之。稚辞疾不到。

  王僧虔《吴地记》曰:处士陆著,字文伯。汉桓灵之间,州府交辟,并不就,惟事栖遁。临卒,诫诸子弟云:"吾少未尝官,勿苟仕浊世。"子弟遵训,遂二代不仕,并有盛名。

  又曰:桐庐县东有大溪,九里注庐溪口,南通新安,东出富阳,青山绿波,连霄亘壑。昔征士散骑常侍戴勃游此,自言山水之致极也。勃字长云,谯国铚人。父散骑常侍逵,字安道。弟子常侍国子祭酒颙,并高蹈俗外,三叶肥遁,为海内所称。(梁典曰:戴颙字仲若,与逵并隐遁有高名。颙以父不仕,复循其业,辟皆不就。)

  梁萧绎《孝德传》曰:缪斐字文雅,东海兰陵人。世乱,将家避地海滨。不以遁世为闷,不以穷居为伤,浣衣濯冠,以俟绝气。

  《道学传》曰:乐钜公者,宋人。独好黄老,恬静不慕荣贵,号曰:安丘丈人。

  又曰:孔总,会稽山阴人,逸操不群,惟有一奴自随。奴善吹笙,总为《洛生咏》,与之相对而已。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篇:逸民部·卷九

下一篇:宗亲部·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