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戟上
《释名》曰:戟,格也。旁有枝格也。戈,勾矛戟也。戈,过也。所刺则决过,所勾引制之不得过也。车戟曰常,长丈六尺,车上所持也。八尺曰寻,倍寻曰常,故称常也。手戟,手所持擿之戟也。
《说文》曰: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也。戟,有枝兵也。戟读若棘。镆耶,大戟也。
《方言》曰:戟,楚谓之孑。(郭璞曰:取名于钩孑也。)凡戟而无刃,秦晋之间谓之孑,或谓之鏔。(音寅。)吴扬之间谓之戈。东齐秦晋之间谓其大者曰镘(莫干切。)胡,其曲者谓之句孑镘胡。(即今鸡鸣句孑戟也。)南楚宛郢谓之匽戟。其柄,自关而西谓之秘,或谓之殳。(音殊。)
《广雅》曰:匽,谓之雄戟。
《太公兵法》曰:戟之神名大将。
《赵氏兵书》曰:戟,参星主之。
《周礼》曰:掌舍为坛,壝(音遗。)宫棘门。(郑司农云:棘门,以戟为门也。)
《左传》曰:郑伯将伐许,授兵於太宫。公孙阏与颍考叔争车,考叔挟辀以走,(辀,车辕也。)子都拔棘以逐之。(棘,戟也。)及大逵,不及,子都怒。(都,阏字也。)
又曰:庄公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尸,陈也。孑者戟,然则楚始于此参用戟为陈也。)
又曰:郑公子归生受命于楚,伐宋。宋华元御之。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狂狡辂郑人,郑人入於井。(狂校,宋大夫。辂,迎也。)倒戟而出之,获狂狡。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为擒也。"
又曰: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遂跣以下,公族夫獒犬焉。灵辄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曰:"翳桑之饿人也。"
又曰:诸侯伐偪阳,狄虒弥建大车之轮,蒙之以甲为橹,左执之,右拔戟成一队。
又曰:栾氏乘公门,范宣子谓鞅曰:"矢及君屋,死之!"鞅用剑以帅卒,(用剑,短兵接,欲致死也。)栾氏退。摄军从之,遇栾乐,(乐,盈之族。)曰:"乐射之不中,又注,(注,属矢於弦。)则乘槐本而覆。或以戟钩之,断肘而死。
《周书》曰:年饥,上用舆,曲辀不漆,矛戟缕缠,羽旄不择乌。
《史记》曰:平原君与楚合纵,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毛遂按剑而前曰:"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又曰:苏秦说韩王曰:"韩之剑戟皆出於冥山棠谿。"
《汉书》曰:项羽令壮士挑战。汉有善骑射曰楼烦,(应劭曰:楼烦,今楼烦县是也。)楚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羽大怒,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羽瞋目叱之,楼烦目不能视,手不能发,走还入壁,不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