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列传·卷二百六十九

更新时间:2021-03-03 12:55:59

  儒林三

  马宗梿子瑞辰 孙三俊 张惠言子成孙 江承之 郝懿行 陈寿祺子乔枞 谢震 何治运 孙经世 柯蘅 许宗彦 吕飞鹏沈梦兰 宋世荦 严可均严元照 焦循子廷琥 顾凤毛 锺怀 李锺泗 李富孙兄超孙 弟遇孙 胡承珙胡秉虔 朱珔 凌曙薛传均 刘逢禄宋翔凤 戴望 雷学淇王萱龄 崔述 胡培翚杨大堉 刘文淇子毓崧 孙寿曾 方申 丁晏 王筠 曾钊林伯桐 李黼平 柳兴恩弟荣宗 许桂林 锺文烝 梅毓 陈澧侯康 侯度 桂文灿 郑珍邹汉勋 王崧 刘宝楠子恭冕 龙启瑞苗夔 庞大堃 陈立 陈奂金鹗 黄式三子以周 俞樾张文虎 王闿运 王先谦 孙诒让郑杲宋书升 法伟堂

  马宗梿,字器之,桐城人。由举人官东流县教谕。嘉庆六年成进士,又一年卒。少从舅氏姚鼐学诗、古文词,所作多沉博绝丽,既而精通古训及地理之学。乡举时,以解论语过位、升堂合於古制,大兴朱珪亟拔之。后从邵晋涵、任大椿、王念孙游,其学益进。尝以解经必先通训诂,而载籍极博,未有汇成一编者,乃偕同志孙星衍、阮元、朱锡庚分韵编录,適南旋中辍。其后元视学江、浙,萃诸名宿为经籍篡诂,其凡例犹宗梿所手订也。生平敦实,寡嗜好,惟以著述为乐。尝撰左氏补注三卷,博徵汉、魏诸儒之说,不苟同立异。所著别有毛郑诗诂训考证、周礼郑注疏证、穀梁传疏证、说文字义广证、战国策地理考、南海郁林合浦苍梧四郡沿革考、岭南诗钞,共数十卷,校经堂诗钞二卷。

  子瑞辰,字元伯。嘉庆十五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工部营缮司主事。擢郎中,因事罣误,发盛京效力。旋赏主事,奏留工部,补员外郎。复坐事发往黑龙江,未几释归。历主江西白鹿洞、山东峄山、安徽庐阳书院讲席。发逆陷桐城,众惊走,贼胁之降,瑞辰大言曰:“吾前翰林院庶吉士、工部都水司员外郎马瑞辰也!吾命二子团练乡兵,今仲子死,少子从军,吾岂降贼者耶?”贼执其发爇其背而拥之行。行数里,骂愈厉,遂死,年七十九。事闻,恤荫如例,敕建专祠。

  瑞辰勤学著书,耄而不倦。尝谓:“诗自齐、鲁、韩三家既亡,说诗者以毛诗为最古。据郑志答张逸云:‘注诗宗毛为主,毛义隐略,则更表明。’是郑君大旨,本以述毛,其笺诗改读,非尽易传。而正义或误以为毛、郑异义。郑君先从张恭祖受韩,凡笺训异毛者,多本韩说。其答张逸亦云:‘如有不同,即下己意。’而正义又或误合传、笺为一。毛诗用古文,其经字多假借,类皆本於双声、叠韵,而正义或有未达。”於是乃撰毛诗传笺通释三十二卷,以三家辨其异同,以全经明其义例,以古音、古义证其譌互,以双声、叠韵别其通借。笃守家法,义据通深。同时长洲陈奂著毛诗传疏,亦为专门之学。由是治毛诗者多推此两家之书。

  子三俊,字命之。优贡生。举孝廉方正,学宗程、朱。以国难家仇,愤欲杀贼。咸丰四年六月,率练勇追贼至周瑜城,力战死,年三十五。著有马徵君遗集。

  张惠言,字皋闻,武进人。少受易经,即通大义。年十四为童子师,修学立行,敦礼自守,人皆称敬。嘉庆四年进士,时大学士朱珪为吏部尚书,以惠言学行特奏改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官。六年,散馆,改部属,珪复特奏授翰林院编修。七年,卒,年四十有二。

  惠言乡、会两试皆出朱珪门,未尝以所能自异,默然随群弟子进退而已。珪潜察得之,则大喜,故屡进达之,而惠言亦龂龂相诤不敢隐。珪言天子当以宽大得民,惠言言:“国家承平百年馀,至仁涵育,远出汉、唐、宋之上,吏民习於宽大,故奸孽萌芽其间,宜大伸罚以肃内外之政。”珪言天子当优有过大臣,惠言言:“庸猥之辈,幸致通显,复坏朝廷法度,惜全之当何所用?”珪喜进淹雅之士,惠言言“当进内治官府、外治疆埸者”,与同县洪亮吉於广坐诤之。

  惠言少为词赋,拟司马相如、扬雄之文。及壮,又学韩愈、欧阳修。篆书初学李阳冰,后学汉碑额及石鼓文。尝奉命诣盛京篆列圣加尊号玉宝,惠言言於当事,谓旧藏宝不得磨治;又谓翰林奉命篆列圣宝,宜奏请驰驿,以格於例不果行。

  生平精思绝人,尝从歙金榜问故,其学要归六经,而尤深易、礼。著有周易虞氏义、虞氏消息,序曰:“自汉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为诸易家皆祖田何、杨叔、丁将军,大义略同,惟京氏为异。而孟喜受易家阴阳,其说易本於气,而后以人事明之。八卦六十四象,四正七十二候,变通消息,诸儒祖述之,莫能具。当汉之季年,扶风马融作易传,授郑康成作易注。而荆州牧刘表、会稽太守王朗、颍川荀爽、南阳宋忠皆以易名家,各有所述。唯翻传孟氏学,既作易注,奏上之献帝。翻之言易,以阴阳消息六爻,发挥旁通,升降上下,归於乾元用九而天下治。依物取类,贯穿比附,始若琐碎,及其沉深解剥,离根散叶,畅茂条理,遂於大道,后儒罕能通之。自魏王弼以虚空之言解易,唐立之学官,而汉世诸儒之说微,独资州李鼎祚作周易集解,颇采古易家言,而翻注为多。其后古书尽亡,而宋道士陈抟以意造为龙图,其徒刘牧以为易之河图、洛书也,河南邵雍又为先天、后天之图,宋之说易者翕然宗之,以至於今,牢不可拔,而易阴阳之大义,盖尽晦矣。大清有天下,元和徵士惠栋,始考古义孟、京、荀、郑、虞氏,作易汉学,又自为解释,曰周易述。然掇拾於亡废之后,左右采获,十无二三。其所述大氐宗祢虞氏,而未能尽通,则旁徵他说以合之。盖从唐、五代、宋、元、明朽坏散乱千有馀年,区区修补收拾,欲一旦而其道复明,斯固难也。翻之学既邃,又具见马、郑、荀、宋氏书,考其是否,故其义为精。又古书亡,而汉、魏师说可见者十馀家,然唯郑、荀、虞三家略有梗概可指说,而虞尤较备。然则求七十子之微言,田何、杨叔、丁将军之所传者,舍虞氏之注,其何所自焉?故求其条贯,明其统例,释其疑滞,信其亡阙,为虞氏义九卷;又表其大旨,为消息二卷。”又著有虞氏易礼二卷,虞氏易候一卷,虞氏易言二卷。

  初,惠栋作周易述,大旨遵虞翻,补以郑、荀诸儒,学者以未能专一少之。仪徵阮元谓汉人之易,孟、费诸家,各有师承,势不能合。惠言传虞氏易,即传汉孟氏易矣,孤经绝学也。惠言又著周易郑氏义三卷,周易荀氏九家义一卷,周易郑荀义三卷,易义别录十四卷,易纬略义三卷,易图条辨二卷。其易义别录序,谓不尽见其辞而欲论其是非,犹以偏言决狱也。故其所著,皆羽仪虞氏易者。於礼有仪礼词一卷,读仪礼记二卷,皆特精审。又有茗柯文五卷,词一卷。

  子成孙,字彦惟。少时,惠言课以说文,令分六书谱之,成象形二卷。惠言著说文谐声谱,未竟而卒,成孙后从庄述祖游,得其大要,乃续成之。卷第篇例多所增易,凡五十卷。其书分中、僮、薨、林、岩、筐、荣、蓁、诜、千、萋、肄、揖、支、皮、丝、鸠、芼、蒌、岨二十部,此乃於毛诗中拈其最先出之字为建首,加以易韵、屈韵,而又以说文之声分从之,犁然不紊,有各家所未及者。尝以示仪徵阮元,元叹其超卓精细。成孙兼精天学,同里董祐诚殁,为校刊其遗书。又著有端虚勉一居文集。

  江承之,字安甫,歙县人。学於惠言。时弟子从惠言受易、礼者十数,其甥董士锡受易,通阴阳五行家言;承之兼受易、礼,著有周易爻义、虞氏易变表、仪礼名物、郑氏诗谱,年仅十有八。

  郝懿行,字恂九,栖霞人。嘉庆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二十五年,补江南司主事。道光三年,卒,年六十九。

  懿行为人谦退,讷若不出口,然自守廉介,不轻与人晋接。遇非素知者,相对竟日无一语,迨谈论经义,则喋喋忘倦。所居四壁萧然,庭院蓬蒿常满,僮仆不备,懿行处之晏如。浮沉郎署,视官之荣悴,若无与於己者,而一肆力於著述,漏下四鼓者四十年。所著有尔雅义疏十九卷,春秋说略十二卷,春秋比一卷,山海经笺疏十八卷,易说十二卷,书说二卷。

  懿行尝曰:“邵晋涵尔雅正义蒐辑较广,然声音训诂之原,尚多壅阂,故鲜发明。今余作义疏,於字借声转处,词繁不杀,殆欲明其所以然。”又曰:“余田居多载,遇草木蟲鱼有弗知者,必询其名,详察其形,考之古书,以徵其然否。今兹疏中其异於旧说者,皆经目验,非凭胸肊,此余书所以别乎邵氏也。”懿行之於尔雅,用力最久,藁凡数易,垂殁而后成。於古训同异,名物疑似,必详加辨论,疏通证明,故所造较晋涵为深。高邮王念孙为之点阅,寄仪徵阮元刊行。元总裁会试时,从经义中识拔懿行者也。

  其笺疏山海经,援引各籍,正名辨物,事刊疏谬,辞取雅驯。阮元谓吴氏广注徵引虽博,失之芜杂;毕沅校本,订正文字尚多疏略;惟懿行精而不凿,博而不滥。

  懿行妻王照圆,字瑞玉。博涉经史,当时著书家,有“高邮王父子,栖霞郝夫妇”之目。著有诗说一卷,列女传补注八卷,附女录一卷,女校一卷。又与懿行以诗答问,懿行录之为诗问七卷,其尔雅义疏亦间取照圆说;他著有诗经拾遗一卷,汲冢周书辑要一卷,竹书纪年校正十四卷,荀子补注一卷,晋宋书故一卷,补晋书刑法志一卷,食货志一卷,文集十二卷。照圆又有列仙传校正二卷。

下一页

上一篇:列传·卷二百六十八

下一篇:列传·卷二百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