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志·卷一百零六

更新时间:2021-03-03 12:14:31

  他如顺治二年,於随征入关奉天十五学,取三十人入监,为天下劝。十一年,定随征廪生准作贡监。生员有军功二等,准作生监。更有军功二等,准作贡生,谓之功贡。未几例停,则开国时权宜之制也。

  考送校录,始於乾隆三年,令国子监选正途贡生,年力少壮、字画端楷者十人,送武英殿备謄录。年满议叙。三十四年例停,归吏部謄录贡生内选取。嗣以吏部无合例者,仍由在监拔、副、优贡生考选。嘉庆间增十名,后不复行。

  五贡就职,学政会同巡抚验看,咨部依科分名次、年分先后,恩、拔、副贡以教谕选用,岁贡以训导选用。康熙中,捐纳岁贡,并用训导。雍正初,捐纳贡生,教谕改县丞,训导改主簿。既仍许廪生捐岁贡者,用训导;恩、拔、副贡年力富强者,得就职直隶州州判。嘉庆以后,凡朝考未录之拔贡及恩、副、岁、优贡生,遇乡试年,得具呈就职、就教。优贡就教,附岁贡末用训导。道光初,许满、蒙正途贡生就职,与满员通较年分先后选用。贡监考职,定例必监期已满,乃许送考。惟特恩考职,不论监期满否。凡正途、捐纳各项贡、监生,及候补謄录、教习、校录,一体送考。其已就教、就职及捐职、袭世职者不许。初制,考职岁一举,贡、监一例以州同、州判、县丞、主簿、吏目录用。乾隆元年,定考职以乡试年,恩科不考。恩、拔、副贡考列一等以州同、二等以州判、三等以县丞选用。岁贡一等以主簿、二等以吏目选用。原就教者听。捐纳贡监考取如岁贡例。五十六年停考职。嘉庆五年,仅一行之。光绪三十一年,直隶总督袁世凯等奏停科举摺宽筹举贡生员出路一条,“请十年三科内优贡加额录取。己酉选拔如旧,朝考用京官知县。督、抚、学政三科内考选学贡通算学、地理、财政、兵事、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之一者,三年一次,保送若干名,略视会试中额两三倍。赴京试取者,用主事、中书、知县”。诏议行。明年,政务处详议,己酉拔贡,照向额倍取,本年丙午考优。以后三年一考,视例额加四倍。廪生出贡许倍额。部院考用謄录,分举人、五贡、生员三等。二年期满奖叙。举人、优、拔,择尤改用七品小京官。又为广就职之例,五贡一体以直隶州州判,按察、盐运经历,散州州判、经历,县丞,分别註选,或分发试用。盖五贡终清之世,未尝废弃也。

  算学隶国子监,称国子监算学。乾隆四年,额设学生满、汉各十二,蒙古、汉军各六。续设汉肄业生二十四。遵御制数理精蕴,分线、面、体三部。部限一年通晓。七政限二年。有季考、岁考。五年期满考取者,满、蒙、汉军学生咨部,以本旗天文生序补。汉学生举人用博士,贡监生童用天文生。

  此外隶国学者,为八旗官学。顺治元年,若琳奏:“臣监僻在城东北隅,满员子弟就学不便,议於满洲八固山地方各立书院,以国学二厅、六堂教官分教之,以时赴监考课。”下部议行。於是八旗各建学舍。每佐领下取官学生一名,以十名习汉书,馀习满书。二年,从所蕴言,合两旗为一学。每学教习十人,教习酌取京省生员。其后学额屡有增减,教习於国学肄业生考选,止用恩、拔、副、岁贡生。如无其人,准例监生亦得考取。举人原就,一例考选。雍正元年,於八旗蒙古护军、领催、骁骑内,选熟练国语、蒙古语者十六人,充蒙古教习。向例官学生分佐领选送。五年,定每旗额设百名。满洲六十,习清、汉书各半。蒙古、汉军各二十,通一旗选择,不拘佐领。年幼者习清书,稍长者习汉文。拨八旗教养兵额满洲三十,蒙古、汉军各十名钱粮分给学生。定汉教习每旗五人。乾隆初,定官学生肄业以十年为率,三年内讲诵经书,监臣考验,择材资聪颖有志力学者,归汉文班;年长原学翻译者,归满文班。三年,钦派大臣考取汉文明通者,拔为监生,升太学。与汉贡监究心明经治事,期满,择尤保荐,考选录用。八年,定汉教习三年期满,分等引见。一等用知县,二等用知县或教职铨选。一等再教习三年,果实心训课者,知县即用。蒙古教习五年期满实心训课者,用护军校、骁骑校。满助教每旗二人,以八旗文进士、举人,翻译进士、举人,恩、拔、副、岁贡生,文生员,翻译生员,废员,笔帖式考取。三十三年,下五旗包衣每旗增设学生十名。满洲六,蒙古、汉军各二,不给钱粮。五十四年,於每旗百名内裁十名,选取经书熟、文理优者二十人,加给膏火资鼓励。嘉、道以后,官学积渐废弛,八旗子弟仅恃此进身。教习停年期满予录用例,月课虚应故事。虽明谕屡督责,迄难振刷。光绪初,力筹整顿。每学以满、汉科甲官一人为管学官,专司考覈学生课程,教习勤惰。简派满、汉进士出身大员二人为管理八旗官学大臣。每学添设翰林编、检一员。月课季考,分司考校。春秋赴监会考如旧。

  同、光间,国学及官学造就科举之才,亦颇称盛。然囿於帖括,旧制鲜变通。三十一年,监臣奏於南学添设科学,未几,裁国子监,并设学部。文庙祀典,设国子丞一人掌之。八旗官学改并学堂,算学亦改称钦天监天文算学,隶钦天监。而太学遂与科举并废云。

  宗学肇自虞廷,命夔典乐,教胄子。三代无宗学名,而义已备。唐、宋后,有其名而制弗详。清顺治十年,八旗各设宗学,选满洲生员为师。凡未封宗室子弟,十岁以上,俱入学习清书。雍正二年定制,左、右两翼设满、汉学各一,王、公、将军及閒散宗室子弟十八岁以下,入学分习清、汉书,兼骑射。以王、公一人总其事。设总、副管,以宗室分尊齿长者充之。清书教习二人,选罢閒旗员及进士、举人、贡生、生员善翻译者充之。骑射教习二人,选罢閒旗员及护军校善射者充之。每学生十人,设汉书教习一人,礼部考取举、贡充之。三年期满,分别等第录用。十一年,两学各以翰林官二人董率课程,分日讲授经义、文法。乾隆初,以满、汉京堂各一人总稽学课,月试经义、翻译及射艺。九年,定每届五年,简大臣合试两翼学生,钦定名次,以会试中式註册。俟会试年,习翻译者,与八旗翻译贡生同引见,赐进士,用府属额外主事。习汉文者,与天下贡士同殿试,赐进士甲第,用翰林部属等官。十年,考试汉文、翻译无佳作。谕曰:“我朝崇尚本务,宗室子弟俱讲究清文,精通骑射。诚恐学习汉文,流於汉人浮靡之习。世祖谕停习汉书,所以敦本实、黜浮华也。嗣后宗室子弟不能习汉文者,其各娴习武艺,储为国家有用之器。”明年,定学额,左翼七十,右翼六十。二十一年,裁汉教习九人,改翻译教习。增骑射教习,翼各一人。嘉庆初,画一两翼学额,增右翼十名。定每学教习满三人,汉四人。十三年,两翼各增学额三十,足百名,为永制。

  觉罗学,雍正七年,诏八旗於衙署旁设满、汉学各一,觉罗子弟八岁至十八岁,入学读书习射,规制略同宗学。总管王、公,春秋考验。三年钦派大臣会同宗人府考试,分别奖惩。学成,与旗人同应岁、科试及乡、会试,并考用中书、笔帖式。学额镶黄旗六十一,正黄旗三十六,正白旗、正红旗各四十,镶白旗十五,镶红旗六十四,正蓝旗三十九,镶蓝旗四十五。满、汉教习,旗各二人。惟镶白旗各一。

  景山官学,康熙二十四年,令於北上门两旁官房设官学,选内府三旗佐领、管领下幼童三百六十名。清书三房,各设教习三人。汉书三房,各设教习四人。初,满教习用内府官老成者,汉教习礼部考取生员文理优通者。寻改选内阁善书、射之中书充满教习,新进士老成者充汉教习。雍正后,汉教习以举人、贡生考取,三年期满,咨部叙用。学生肄业三年,考列一等用笔帖式,二等用库使、库守。乾隆四十四年,许回子佐领下选补学生四名。嘉庆间,定额镶黄旗、正白旗均百二十四,正黄旗百四十,回童四。

  咸安宫官学,雍正六年,诏选内府三旗佐领、管领下幼童及八旗俊秀者九十名,以翰林官居住咸安宫教之。汉书十二房,清书三房,各设教习一人,教射、教国语,各三人,如景山官学考取例。五年钦派大臣考试,一、二等用七、八品笔帖式。汉教习三年、清语骑射教习五年,分别议叙。乾隆初,定汉教习选取新进士,不足,於明通榜举人考充。期满,进士用主事、知县,举人用知县、教职。二十三年以后,不论年分,许学生考翻译中书、笔帖式、库使。定教习汉九人,满六人。

  宗学、觉罗学隶宗人府,景山学、咸安宫学隶内务府。诸学总管、教习等,类乏通才,经费徒糜。甚者黉舍空虚,期满时,例报成就学生若干名而已。光绪二十八年,翰林院侍读宝熙奏请援同文馆归并大学堂例,将宗室、觉罗、八旗等官学改并中、小学堂,均归管学大臣办理。从之。

  他如世职官学,八旗及礼部义学,健锐营、外火器营、圆明园、护军营等学,皆清代特设,习满、蒙语言文字。

  府、州、县、卫儒学,明制具备,清因之。世祖勘定天下,命赈助贫生,优免在学生员,官给廪饩。顺治七年,改南京国子监为江宁府学。寻颁卧碑文,刊石立直省学宫。谕礼部曰:“帝王敷治,文教为先。臣子致君,经术为本。自明末扰乱,日寻干戈,学问之道,阙焉未讲。今天下渐定,朕将兴文教,崇经术,以开太平。尔部传谕直省学臣,训督士子,凡理学、道德、经济、典故诸书,务研求淹贯。明体则为真儒,达用则为良吏。果有实学,朕必不次简拔,重加任用。”初,各省设督学道,以各部郎中进士出身者充之。惟顺天、江南、浙江为提督学政,用翰林官。宣大、苏松、江安、淮扬、肇高先皆分设,既乃裁并。上下江、湖南北则裁并后仍分设。雍正中,一体改称学院,省设一人。奉天以府丞、台湾以台湾道兼之。甘肃自分闱后,始设学政。

  各学教官,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各一,皆设训导佐之。员额时有裁并。生员色目,曰廪膳生、增广生、附生。初入学曰附学生员。廪、增有定额,以岁、科两试等第高者补充。生员额初视人文多寡,分大、中、小学。大学四十名,中学三十名,小学二十名。嗣改府视大学,大州、县视中学减半,小学四名或五名。康熙九年,大府、州、县仍旧额,更定中学十二名,小学七名或八名。后屡有增广。满洲、蒙古、汉军子弟,初归顺天考试取进,满洲、汉军各百二十名,蒙古六十名。康熙中减定满、蒙四十名,汉军二十名。旋复增为满、蒙六十,汉军三十。学政三年任满。岁、科两试。顺治十五年停直省科试,康熙十二年复之。

  儒童入学考试,初用四书文、孝经论各一,孝经题少,又以性理、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正蒙命题。嗣定正试四书文二,覆试四书文、小学论各一。雍正初,科试加经文。冬月晷短,书一、经一。寻定科试四书、经文外,增策论题,仍用孝经。乾隆初,覆试兼用小学论。中叶以后,试书艺、经艺各一。增五言六韵诗。圣祖先后颁圣谕广训及训饬士子文於直省儒学。雍正间,学士张照奏令儒童县、府覆试,背录圣谕广训一条,著为令。凡新进生员,如国子监坐监例,令在学肄业,以次期新生入学为满。

  教官考校之法,有月课、季考,四书文外,兼试策论。翌日讲大清律刑名、钱穀要者若干条。月集诸生明伦堂,诵训饬士子文及卧碑诸条,诸生环听。除丁忧、患病、游学、有事故外,不应月课三次者戒饬,无故终年不应者黜革。试卷申送学政查覆。讫於嘉庆,月课渐不举行。御史辛从益以为言,诏令整顿。嗣是教官多阘茸不称职,有师生之名,无训诲之实矣。

  学政考覈教官,按其文行及训士勤惰,随时荐黜。康熙中,令抚臣考试。嗣教职部选后,赴抚院试。四等以上,给凭赴任;五等学习三年再试,六等褫职。雍正初,定四、五等俱解任学习。六年考成俸满,尽心训导,士无过犯者,督、抚、学政保题,擢用知县。

  学臣按临,谒先师,升明伦堂,官生以次揖见。生员掣签讲书,各讲大清律三条,西乡立;讲毕,东乡立:俟行赏罚。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篇:志·卷一百零五

下一篇:志·卷一百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