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

志·卷八十九

更新时间:2021-03-03 12:12:44

  内繙书房管理大臣,满洲军机大臣兼充,掌繙谕旨、御论、册祝文字。提调、协办提调,各二人。收掌官、掌档官,俱各四人。并於本房行走官内酌派。翻译四十人。宣统初,改隶翰林院。

  方略馆总裁,军机大臣兼充。掌修方略。提调、收掌,俱满、汉二人。纂修,满洲三人,汉六人。俱由军机章京内派充。汉纂修缺内由翰林院咨送充补一人。校对,无员限。六部司员、内阁中书兼充。有事权置,毕乃省。

  吏部尚书,初制,满洲一品,汉人二品。顺治十六年改满尚书二品。康熙六年复故,九年仍改正二品。雍正八年俱定从一品。各部同。左、右侍郎,初制,满洲、汉军二品,汉员三品。顺治十六年改满侍郎三品。康熙六年复故,九年仍改正三品。雍正八年俱定从二品。各部同。俱满、汉一人。其属:堂主事,初制四品。顺治十六年改六品。康熙六年升五品,九年定正六品。各部同。清档房满洲二人,汉本房满洲二人,汉军一人。司务厅司务,初制从九品。乾隆三十年定正八品。各部同。满、汉各一人。缮本笔帖式,十有二人。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清吏司:郎中,初制三品。顺治十六年改五品,寻升四品。康熙六年仍改三品,九年定正五品。各部同。满洲九人,文选四人,考功三人,验封、稽勋司各一人。蒙古一人,文选司置。汉五人。文选二人,馀各一人。员外郎,初制四品。顺治十六年改五品。康熙六年复故,九年定从五品。各部同。宗室一人,稽勋司置。满洲八人,文选三人,考功、验封各二人,稽勋一人。蒙古一人,考功司置。汉六人。文选三人,馀各一人。主事,宗室一人,稽勋司置。满洲四人,司各一人。蒙古一人,验封司置。汉七人。文选三人,考功二人,馀各一人。笔帖式,宗室一人,满洲五十有七人,蒙古四人,汉军十有二人。学习行走者,有额外司员、七品小京官。各部同。

  尚书掌铨综衡轴,以布邦职。侍郎贰之。堂主事掌文案章奏。司务掌出纳文移。以上二员各部同。文选掌班秩迁除,平均铨法。官分九品,各系正从,级十有八,不及九品曰未入流。选人并登资簿,依流平进,踵故牒序迁之。考功掌考课,三载考绩。京察、大计各听察於长官,著迹计簿。凡论劾、释免、引年、称疾,并覈功过处分。交议者,辨公私轻重,条议以闻。稽勋掌勋级、名籍、丧养,兼稽京朝官廪禄,稽俸厅隶之。汉司官员数,八旗世职继袭。验封掌荫叙、正一品子正五品叙,从一品子从五品叙,其下以是为差。封赠、阶十有八:正一品授光禄大夫,从一品授荣禄大夫,正二品授资政大夫,从二品授奉政大夫,正三品授通议大夫,从三品授中议大夫,正四品授中宪大夫,从四品授朝议大夫,正五品授奉政大夫,从五品授奉直大夫,俱授诰命。正六品授承德郎,从六品授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授文林郎,吏员出身者宣义郎,从七品授徵仕郎,正八品授修职郎,从八品授修职佐郎,正九品授登仕郎,从九品授登仕佐郎,俱授敕命。命妇之号九:一曰一品夫人,二品亦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八品曰八品孺人,九品曰九品孺人,不分正从。因其子孙封者加“太”字,夫在则否。一品封赠三代,二、三品二代,四品至七品一代,以下止封本身。一品四轴用玉,二品三轴用犀,三品三轴、四品二轴用抹金,五品以下二轴用角。凡嫡母在,生母不得并封。又两子当封,从其品大者。酬庸、奖忠。覈赠、荫死难官员,有赠、有荫。当否。袭封则辨分合,别宗支等。其世流降除,勘土官世职,移文选司注拟。推恩外戚,加荣圣裔,优恤胜国,并按典奏闻。别设督催所,趣各司交议事,督以例限。当月处,主受事、付事,兼监堂印。遴司员分司之。各部同。

  初,天聪五年,诏群僚议定官制,建六部,各以贝勒一人领之。顺治元年罢。八年复以亲王、郡王兼摄,九年罢。置承政四人,满二人,蒙、汉各一人。唯工部满一人,汉二人。参政八人,唯工部置蒙、汉各二人。共十有二人。启心郎一人。工部置汉二人。顺治九年定秩视侍郎。崇德三年,六部定承政一人,左参政二人,右参政三人,户部四人。启心郎三人,满一人,汉二人。理事官四十有三人,吏、礼二部各四人,户、兵二部各十人,刑部六人,工部九人。副理事官六十有五人,吏部六人,户、兵二部各十有六人,礼部七人,刑部八人,工部十有二人。额哲库二人。

  顺治元年,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理事官为郎中,副理事官为员外郎,额哲库为主事。初置增减无恒。时满洲尚书,满、汉左、右侍郎,亦无员限。汉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衔。非翰林出身者不兼。寻罢。本部郎中,满洲四人,十二年增四人。光绪十三年增文选一人。汉军二人,雍正五年省。满、蒙员外郎八人,十二年省蒙古缺。十八年复置蒙古八人,康熙元年省,五十七年复置一人。汉军六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四人。雍正五年并省。满洲堂主事、清文、清汉文各二人。司主事光绪十三年增文选一人。各四人,汉军一人,汉司务二人。四年省一人。十五年定满、汉各一人。各部同。文选司,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雍正五年增员外郎一人。光绪十三年各增一人。主事二人。光绪十三年增一人。考功、稽勋、验封三司,汉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雍正五年增考功主事一人。并置笔帖式,分隶堂司。各部同。五年,定满、汉尚书各一人。七年增满洲一人,十年省。十五年,省启心郎,定满、汉左、右侍郎各一人。康熙五十七年,增置蒙古郎中、主事各一人。雍正元年,以大学士领部事。嘉庆四年,更命亲王综之,寻罢。改满洲员外郎、主事各一人为宗室员缺。六年,复以大学士管部,自是为定制。光绪二十三年,澄汰书吏,增文选、考功二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各一人。满、汉参用。三十二年,定尚书,左、右侍郎,左、右丞、参各一人。丞、参品秩,详新官制外务部。

  初制,满、蒙、汉军司官,六部统为员额,不置专曹,后始分司定秩如汉人。季世诏泯满、汉畛域,各部复参用矣。吏部班次曩居六部上。各司郎官,非科甲出身者,不得注授。礼部、宗人府、起居注主事同。自外务部设,班位稍爽,改组内阁,设铨叙、制诰等局,吏部遂废。

  户部尚书,左、右侍郎,俱满、汉一人。其属:堂主事,南档房满洲二人,北档房满洲、汉军各二人。司务厅司务,满、汉各一人。缮本笔帖式二十人。江南、江西、浙江、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四清吏司:郎中,宗室一人,江西司置。满洲十有七人,江南、浙江、河南、山西、陕西、四川、广东、广西、贵州司各一人,福建、湖广、山东、云南司各二人。蒙古一人,山西司置。汉十有四人。司各一人。员外郎,宗室二人,广东、广西司置。满洲三十有六人,山西司一人,浙江、江西、河南、四川、广东、湖广司各二人,江南、陕西、广西、山东、云南、贵州司各三人,福建司五人。汉十有四人。主事,宗室一人,浙江司置。蒙古一人,福建司置。满、汉各十有四人。笔帖式,宗室一人,满洲百人,蒙古四人,汉军十有六人。

  尚书掌军国支计,以足邦用。侍郎贰之。右侍郎兼掌宝泉局鼓铸。十四司,各掌其分省民赋,及八旗诸司禀禄,军士饟糈,各仓,盐课,钞关,杂税。江南司兼稽江宁、苏州织造支销,江宁、京口驻防俸饷,各省平馀地丁逾限未结者。江西司兼稽各省协饷。浙江司兼稽杭州织造支销,杭州、乍浦驻防俸饷,及各省民数、穀数。福建司兼稽直隶民赋,天津海税,东西陵、热河、密云驻防俸饷,司乳牛牧马政令,文武乡会试支供,五城赈粟。湖广司兼稽奉省厂课,荆州驻防俸饷,各省地丁耗羡之数。河南司兼稽开封驻防俸饷,察哈尔俸饷,及报销未结者。山东司兼稽青州、德州驻防俸饷,东三省兵糈出纳,参票畜税,并察给八旗官养廉,长芦等处盐课。山西司兼稽游牧察哈尔地亩,土默特地粮,喀尔喀、回部定边左副将军办事官属,张家口、赛尔乌苏台站俸饷,乌里雅苏台、科布多屯田官兵番换,并各省岁入岁出之数。陕西司兼稽甘肃民赋,行销盐引,西安、宁夏、凉州、庄浪各驻防俸饷,并汇覈在京支款,新疆经费。四川司兼稽本省关税,两金川等处、新疆屯务,成都驻防俸饷,并京城草厂出纳,各部院纸朱支费,入官户口,赃银两,凡各省郡县丰歉水旱,岁具其数以上。广东司兼稽广州驻防俸饷,八旗继嗣户产更代,凡寿民、孝子、节妇受旌者,给以坊直。广西司兼稽本省矿政厂税,及京省钱法,内仓出纳。云南司兼稽本省厂课,山东、河南、江南、江西、浙江、湖广漕政,京、通仓储,及江宁水次六仓考覈。贵州司兼稽各关税课,并覈貂贡。所辖内仓监督,满洲二人。司员内派委。宝泉局监督、各部司员内保送补用。主事,本部司员内派委。俱满、汉各一人;局大使,东、西、南、北四厂大使,俱满洲一人。笔帖式充。初置汉一人。雍正四年增四人,七年改满洲员缺。各省钱局监铸官,十有八人。外官兼充,并受法式法部。其别领者三:曰井田科,典八旗土田、内府庄户;曰俸饟处,覈八旗俸饟丁册;曰现审处,平八旗户口田房诤讼。又饭银处、减平处、捐纳房、监印处、则例馆,俱派司属分治其事。

  初,天聪五年,设户部。顺治元年,置尚书、侍郎。右侍郎管钱法堂事。郎中,满洲十有八人,蒙古四人,康熙三十八年省。五十七年复置一人。汉军二人。康熙三十八年省。员外郎,满洲三十有八人,蒙古五人,康熙三十八年省,五十七年复置一人。汉军六人。康熙三十八年省。满洲堂主事四人,主事十有四人,汉军堂主事二人。十四司,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各三人。六年,司各增一人。十一年省增额。康熙六年省江南、浙江、江西、湖广、福建、河南、陕西、广西、四川、贵州各一人。三十八年省山东、山西、广东、云南各一人。五年,定满、汉尚书各一人。七年增满洲一人,十年省。康熙六年复置,八年又省。康熙五十七年,增置福建司蒙古主事一人。雍正初,始令亲王、大学士领部事。嘉庆四年,以川省用兵,销算务剧,复令亲王永瑆综之。寻罢。并改满洲郎中一人、员外郎二人为宗室员缺。十一年,仍令大学士管部。光绪六年,增浙江司宗室主事一人。三十二年,更名度支部。初制,按省分职,十三司外,增设江南一司,凡铜、关、盐、漕,及续建行省,别以司之事简领之。

  管理三库大臣,满、汉各一人,三年请旨更派。掌库藏出纳,月会岁要,覈实以闻。其属:档房主事一人,银、缎疋、颜料三库郎中各一人,员外郎各二人,司库五人,正七品。银库一人,馀各二人。大使四人,银库二人,馀各一人。各部司员内补授。笔帖式四人,库使十有一人。未入流。以上俱为满缺。

  顺治初,设后库,在部署。置郎中四人,员外郎二人。康熙二十九年定三库俱各一人。雍正二年增员外郎各一人。十三年,分建三库,改后库为银库。缎疋库在东华门外,即旧里新库。颜料库在西安门内,即旧甲字库。置理事官综其事。雍正元年,改命王公大臣领之。明年,置大使各一人,乾隆三年增银库一人。并增主事一人,稽覈档案。光绪二十八年省。

  总督仓场侍郎,满、汉各一人,分驻通州新城。掌仓穀委积,北河运务。其属:笔帖式四人。所辖坐粮厅,满、汉各一人,满员由六部、理藩院郎员,汉员由六部郎员内简用。掌转运输仓,及通济库出纳。大通桥监督,满、汉各一人,十一仓监督内补用。掌转大通陆运。十一仓监督,曰禄米、曰南新、曰旧太、曰富新、曰兴平、曰海运、曰北新、曰太平,俱清初建。曰本裕,康熙四十五年建。曰储济,雍正六年建。曰丰益,七年建。旧有万安、裕丰,后省。其恩丰仓,乾隆二十六年建,隶内府。俱满、汉各一人,各部院保送补用。掌分管京仓。中、西二仓监督,沿明制建。旧有南仓,后省。满、汉各一人,十一仓监督内调补。掌分管通仓。

  顺治元年,置汉侍郎一人。康熙八年省,十八年复。京、通各仓,户部员司分理之。通州坐粮厅,十二年设京粮厅。十五年并入大通桥。康熙二年置满、汉监督各一人,寻省。四十七年复。以户部官一人承其事。九年,置满洲、汉军侍郎各一人。寻省汉军缺。十五年,定满、汉各一人。康熙五十年,定京、通仓监督满、汉各一人。雍正二年置副监督,寻省。其缺由内阁中书、部院监寺官番选。又初有总理,满洲侍郎一人,与总漕并理漕务。顺治八年省,十二年复,十八年又省。

  京师崇文门,正监督、副监督,左翼、右翼各一人。内府大臣及尚书侍郎兼充。其各常关,或部臣题请特简,或由京掣差部司官,或改令外官兼辖。天津关,长芦盐政兼管。通州,坐粮厅兼管。张家口、杀虎口,部院司员兼充。潘桃口,多伦诺尔同知兼理。龙泉、紫荆、喜峰、五虎、固关、白石、倒马、茨沟、插箭岭、马水口,提督兼管,委参将、都司、守备、把总监收。三座塔、八沟、乌兰哈达,理藩院司员兼充。奉天牛马税,部院司员兼充。中江,盛京将军衙门章京及五部司员番选,后归兴凤道兼理。临清,巡抚兼管,委知州监收。归化城,巡抚兼管,委道员监收。潼关,道员兼理。浒墅关,苏州织造监理。淮安关兼庙湾口,内府司员兼充。扬关,巡抚兼管,委淮扬海道兼收。西新关,江宁织造兼理,后改归巡抚。凤阳关,皖北道兼理。赣关,巡抚兼管,委吉南赣宁道监收。闽安关,巡抚兼管,后改归总督,委福州府同知监收。北新关,杭州织造兼管,后改归巡抚。武昌厂、荆关,巡抚兼管,后改归总督委员监收。夔关,总督兼管,委知府监收。打箭炉,同知兼理。太平关,巡抚兼管,委南韶连道监收。梧厂、浔厂,巡抚兼管,委梧、浔二知府监收。

  初制,榷百货者曰户关,榷竹木船钞者曰工关,为户、工二部分司,后改今制。宣统三年,工关多改称常关,唯直隶等省名称如故。并隶度支部。往例以内府官简充。乾隆间,改令内务府大臣为之。后部院大臣并得简充,定为满洲员缺。

  礼部尚书,左、右侍郎,俱满、汉一人。其属:堂主事,清档房满洲二人,汉本房满洲、汉军各一人。司务厅司务,满、汉各一人。笔帖式,宗室一人,满洲三十有四人,蒙古二人,汉军四人。典制、祠祭、主客、精膳四清吏司:郎中,满洲六人,典制、祠祭,各二人,馀俱一人。蒙古一人,主客司置。汉四人。司各一人。员外郎,宗室一人,主客司置。满洲八人,典制、祠祭司各三人。馀俱一人。蒙古一人,祠祭司置。汉二人。典制、祠祭司各一人。主事,宗室、蒙古各一人,精膳司置。满洲三人,典制、祠祭、精膳司各一人。汉四人。司各一人。印铸局,汉员外郎、满洲署主事、汉大使,未入流。各一人。堂子尉,满洲八人。七品二人,八品六人。

  尚书掌五礼秩叙,典领学校贡举,以布邦教。侍郎贰之。典制掌嘉礼、军礼。稽彝章,辨名数,颁式诸司。三岁大比,司其名籍。四方忠孝贞义,访懋旌闾。祠祭掌吉礼、凶礼。凡大祀、中祀、群祀,以岁时辨其序事与其用等。日月交食,内外诸司救护;有灾异即奏闻。凡丧葬、祭祀,贵贱有等,皆定程式而颁行之。勋戚、文武大臣请葬祭、赠谥,必移所司覈行。并籍领史祝、医巫、音乐、僧道,司其禁令,有妖妄者罪无赦。主客掌宾礼。凡蕃使朝贡,馆饩赐予,辨其贡道远迩、贡使多寡、贡物丰约以定。颁实录、玉牒告成褒赏。稽霍茶岁额。精膳掌五礼燕飨与其牲牷。赐百官礼食,视品秩以为差,光禄供膳羞,会计其数而程其出纳,汇覈各司。铸印局题销铸印,掌铸宝玺,凡内外诸司印信,并范冶之。用银质直钮三台者:宗人府、衍圣公,清、汉文尚方大篆,方三寸三分,厚一寸;六部、户部盐茶、都察院、行在部院,清、汉、蒙三体字,清、汉文尚方大篆,蒙文不篆,方三寸三分,厚九分。直钮二台者:盛京五部、户部三库,清、汉文尚方大篆,方三寸三分,厚八分;军机处、内务府、盛京内务府、翰林院、銮舆卫,清、汉文尚方大篆,方三寸二分,厚八分。虎钮三台者:提督、总兵。虎钮二台者:侯、伯、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前锋统领、护军统领、步军统领、总管火器营神机营、圆明园总营八旗包衣三旗官兵、经略大臣、大将军、镇守将军、科布多参赞大臣、镇守挂印总兵,清、汉文柳叶篆;西宁办事大臣、驻藏办事大臣,清、汉、回三体字;伊犁将军,清、汉、回、托忒四体字;定边参赞大臣,清、汉、托忒三体字,清、汉文柳叶篆,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清文、托忒二体字,清文柳叶篆;库伦办事大臣,清、汉、蒙三体字,清、汉文柳叶篆;外藩紥萨克各盟长,清、蒙二体字,不篆,并方三寸三分,厚九分;乡导总领、驻防副都统,清、汉文柳叶篆,方三寸二分,厚八分。直钮者:布政使司,清、汉文小篆,方三寸一分,厚八分;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顺天府、奉天府,清、汉文小篆,方二寸九分,厚六分五釐。用铜质直钮者:詹事府、按察使司,清、汉文小篆;额鲁特总管,清、汉、蒙三体字,清文殳篆;宣慰使司、指挥使司,清、汉文殳篆,并方一寸七分,厚九分;光禄寺、太仆寺、武备院、上驷院、奉宸苑,清、汉文小篆;盐运使司,清、汉文钟鼎篆;旗手卫、城守尉,清、汉文殳篆;卫守备,清、汉文悬针篆;察哈尔总管,清、蒙二体字,清文殳篆,并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府,清、汉文垂露篆,方二寸五分,厚六分;宗人府左右司、左右春坊、司经局、六部理藩院各司、銮舆卫各所、钦天监、太医院、盛京五部各司,清、汉文钟鼎篆;宗人府经历、盐课提举司,清、汉文垂露篆,并方二寸四分,厚五分;宣抚使司副使、安抚使司、领运千总,清、汉文悬针篆;方二寸四分,厚五分五釐;州,清、汉文垂露篆,方二寸三分,厚四分五釐;土千户,清、汉文悬针篆,方厚如州;内务府各司、銮舆卫驯象等所,清、汉文钟鼎篆;吏户二部稽俸厅、都察院经历、大理寺太仆寺左右司、光禄寺四署,乐部和声署、五城兵马司、大兴宛平二县、盛京承德县、布政使司经历、理问,清、汉文垂露篆;旗手卫左右司、九姓长官司、指挥佥事,清、汉文悬针篆,并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六科、钦天监时宪书,清、汉文钟鼎篆;中书科太常寺光禄寺典簿、詹事府太仆寺主簿、部寺司务、悬銮舆卫通政使司按察使司盐运使司各卫宣慰使司诸经历,并方二寸一分,厚四分四釐;国子监三厅、鸿胪寺钦天监各主簿、京府儒学、坛庙祠祭署、布政使司照磨、府经历,清、汉文垂露篆,方二寸,厚四分二釐;刑部司狱、国子监典簿、神乐观牺牲所、光禄寺银库、太医院药库、宝泉宝源二局,清、汉文垂露篆,方一寸九分,厚四分二釐;京府照磨、司狱、布政使司司库、按察使司照磨、司狱、府照磨、司狱、库大使、府卫儒学、巡检司、都税司、税课司、茶马司,清、汉文垂露篆,并方一寸九分,厚四分。直钮有孔者:监察御史、稽察宗人府内务府御史,清、汉文钟鼎篆,方一寸五分,厚三分。喇嘛、呼图克图,或金质,或银质,紥萨克大喇嘛,铜质,并云钮,用清文、蒙古、唐古忒三体字,不篆,或清、汉文转宿篆、正一真人,铜质直钮,清、汉文钟鼎篆,方二寸六分,厚六分五釐。僧录司、道录司,铜质直钮,清、汉文垂露篆,方二寸二分,厚四分五釐。馀用关防或图记、条记也。别设书籍库、板片库、南库、养廉处、地租处,俱遴员司分治其事。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篇:志·卷八十八

下一篇:志·卷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