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楼 汉土军县,隋改为石楼。武德二年,于县置西德州,领长寿、临河、石 楼三县。贞观元年,废西德州,省长寿、临河二县,以石楼属东和州。二年,又省 东和州,以石楼来属。
温泉 隋新城县。武德二年,分置温泉县,仍置北温州,领温泉、新城、高堂 三县,属隰州总管府。贞观元年,省北温州及新城、高堂二县,以温泉来属。
汾州上 隋西河郡。义旗初,依旧领隰城、介休、孝义、平遥四县。其年,割 介休、平遥二县属介休郡。武德元年,以介休郡为介州,西河郡为浩州。三年,改 浩州为汾州,仍割并州之文水来属。贞观元年,省介州,以介休、平遥二县来属。 文水还并州。十七年,以废吕州之灵石来属。天宝元年,改为西河郡。乾元元年, 复为汾州。旧领县四,户三万四千九,口十万六千三百八十四。天宝领县五,户五 万九千四百五十,口三十二万二百三十三。去京师一千二百六里,东都九百三十七 里。
西河 汉美稷县,隋为隰城县。上元元年九月,改为西河县。
孝义 汉中阳县,后魏曰永安。贞观元年,改为孝义。
介休 汉县。武德元年,于县置介州。贞观元年,州废,以介休、平遥属汾州。
平遥 汉平陶县。后魏庙讳,改“陶”为“遥”。武德属介州。州废来属
灵石 隋分介休县置,属吕州。州废来属。
慈州下 元魏曰南汾州,隋改为耿州,又为文成郡。武德元年,改为汾州。五 年,改为南汾州。八年,改为慈州,以郡近慈乌戍故也。旧领县五,户五千二百四 十五,口二万二千六百五十一。天宝,户一万一千六百一十六,口六万二千四百八 十六。在京师东北六百八十三里,去东都七百二十七里。
吉昌 隋县
文城 元魏曰斤城县,隋改为文城。显庆三年,移斤城县东北文城村置。
昌宁 汉临汾县地,后魏分置太平县,又分太平置昌宁县。
吕香 义宁元年,分仵城县置平昌县。贞观元年,改为吕香,因旧镇为名。上 元三年,移治所于故平昌府南置,今县是也。
仵城 后魏置县,取镇戍名也。
潞州大都督府 隋上党郡。武德元年,改为潞州,领上党、长子、屯留、潞城 四县。二年,置总管府,管潞、泽、沁、韩、盖五州。四年,分上党置壶关县。贞 观元年,废都督府。八年,置大都督府。十年,又改为都督府。贞观十七年,废韩 州,以所管襄垣等五县属潞州。开元十七年,以玄宗历职此州,置大都督府,管慈、 仪、石、沁四州。天宝元年,改为上党郡。乾元元年,依旧为潞州大都督府。旧领 县五,户一万八千六百九十,口八万三千四百五十五。旧于襄垣置韩州,领县五, 户七千一十七,口三万二千九百三十六。天宝领县十,户六万八千三百九十一,口 三十八万八千六百六十。在京师东北一千一百里,至东都四百八十七里。
上党 汉壶关县。隋分置上党,州所治。
壶关 武德四年,分上党置,治于高望堡。贞观十七年,移治进流川。
长子 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