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成元年,权知贡举。文宗自以题畀有司,锴以籍上,帝语侍臣曰:“比年文 章卑弱,今所上差胜于前。”郑覃曰:“陛下矫革近制,以正颓俗,而锴乃能为陛 下得人。”帝曰:“诸镇表奏太浮华,宜责掌书记,以诫流宕。”李石曰:“古人 因事为文,今人以文害事,惩弊抑末,诚如圣训。”即以锴为礼部侍郎。阅三岁, 颇得才实。始,岁取四十人,才益少,诏减十人,犹不能满。迁吏部侍郎,出为鄂 岳观察使。卒,赠礼部尚书。
子湘,字濬之,擢进士第,历长安令、右谏议大夫。从兄湜与路岩亲善,而湘 厚刘瞻,岩既逐瞻,贬湘高州司马。僖宗初,召为太子右庶子,终江西观察使。
冯宿,字拱之,婺州东阳人。父子华,庐亲墓,有灵芝、白兔,号“孝冯家”。
宿贞元中与弟定、从弟审、宽并擢进士第,徐州张建封表掌书记。建封卒,子 愔为军中胁主留事。李师古将乘丧复故地,愔大惧。于是,王武俊拥兵观衅,宿以 书说曰:“张公与公为兄弟,欲共力驱两河归天子,天下莫不知。今张公不幸,幼 儿为乱兵所胁,内则诚款隔绝,外则强寇侵逼,公安得坐视哉?诚能奏天子不忘旧 勋,赦愔罪,使束身自归,则公有靖乱之功、继绝之德矣。”武俊悦,即以表闻, 遂授愔留后。宿不乐佐愔,更从浙东贾全观察府。愔憾其去,奏贬泉州司户参军。
召为太常博士。王士真死,子承宗阻命,不得谥,宿谓世劳不可遗,乃上佳谥, 示不忘忠。再迁都官员外郎。裴度节度彰义军,表为判官。淮西平,除比部郎中。 长庆时,进知制诰。牛元翼徙节山南东道,为王廷凑所围,以宿总留事。还,进中 书舍人,出华州刺史,避讳不拜,徙左散骑常侍、兼集贤殿学士。拜河南尹。洛苑 使姚文寿纵部曲夺民田,匿于军,吏不敢捕。府大集,部曲辄与文寿偕来,宿掩取 榜杀之。历工部、刑部二侍郎。脩《格后敕》三十篇,行于时。累封长乐县公。
擢东川节度使,完城郛,增兵械十余万,诏分余甲赐黔巫道。涪水数坏民庐舍, 宿脩利防庸,一方便赖。疾革,将断重刑,家人请宥之,宿曰:“命脩短,天也。 挠法以求祐,吾不敢。”卒,年七十,赠吏部尚书,谥曰懿。治命薄葬,悉以平生 书纳墓中。
子图,字昌之,连中进士、宏辞科。大中时,终户部侍郎、判度支。宽为起居 郎。
定,字介夫,伟仪观,与宿齐名,人方汉二冯。于頔素善之。頔在襄阳,定徒 步上谒,吏不肯白,乃亟去。頔闻,斥吏,归钱五十万,及诸境,定返其遗,以书 让頔不下士,頔大惭。
第进士异等,辟浙西薛苹府,以鄠尉为集贤校理。始,定居丧,号毁甚,故数 移疾,大学士疑其简怠,夺职。三迁祠部员外郎,出为郢州刺史。吏告定略民妻, 乾没库钱,御史鞫治无状。坐游宴不节免官。起为国子司业,再迁太常少卿。文宗 尝诏开元《霓裳羽衣舞》参以《云韶》,肄于廷。定部诸工立县间,端凝若植。帝 异之,问学士李珏,珏以定对。帝喜曰:“岂非能古章句者邪?”亲诵定《送客西 江》诗,召升殿,赐禁中瑞锦,诏悉所著以上。迁谏议大夫。
是岁,训、注败,多诛公卿,中外危惴。及改元,天子御前殿,仇士良请以神 策仗卫殿门,定力争罢之。又请许左右史从宰相至延英记所言,执政不悦,改太子 詹事。郑覃兼太子太师,上日欲会尚书省,定据礼当集詹事府,诏可。论者多其正。 换卫尉卿,以散骑常侍致仕。卒,赠工部尚书,谥曰节。
初,源寂使新罗,其国人传定《黑水碑》、《画鹤记》;韦休符使西蕃,所馆 写定《商山记》于屏。其名播戎夷如此。
审,字退思。开成中,为谏议大夫,拜桂管观察使,历国子祭酒。监有孔子碑, 武后所立,睿宗署额。审请琢“周”著“唐”。终秘书监。
子缄,字宗之。乾符初,历京兆、河南尹。
李虞仲,字见之。父端,附见《文艺传》。虞仲第进士、宏辞,累迁太常博士。 建言:“谥者,所以表德惩恶,《春秋》褒贬法也。茆土爵禄,僇辱流放,皆缘一 时,非以明示百代,然而后之所以知其行者,惟谥是观。古者将葬请谥,今近或二 三年,远乃数十年,然后请谥。人殁已久,风绩湮歇,采诸传闻,不可考信,诔状 虽在,言与事浮。臣请凡得谥者,前葬一月,请考功刺太常定议,其不请与请而过 时者,听御史劾举。居京师不得过半期,居外一期。若善恶著而不请,许考功察行 谥之。节行卓异,虽无官及官卑者,在所以闻。”诏可。
宝历初,以兵部郎中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出为华州刺史,历吏部侍郎。简俭 寡欲,时望归重。卒,年六十五,赠吏部尚书。
李翱,字习之,后魏尚书左仆射冲十世孙。中进士第,始调校书郎,累迁。元 和初,为国子博士、史馆脩撰。常谓史官纪事不得实,乃建言:“大氐人之行,非 大善大恶暴于世者,皆访于人。人不周知,故取行状谥牒。然其为状者,皆故吏门 生,苟言虚美,溺于文而忘其理。臣请指事载功,则贤不肖易见。如言魏徵,但记 其谏争语,足以为直言;段秀实,但记倒用司农印追逆兵,笏击硃泚,足以为忠烈。 不者,愿敕考功、太常、史馆勿受。如此可以传信后世矣。”诏可。又条兴复太平 大略曰:
陛下即位以来,怀不廷臣,诛畔贼,刷五圣愤耻,自古中兴之盛无以加。臣见 圣德所不可及者,若淄青生口夏侯澄等四十七人,为贼逼胁,质其父母妻子而驱之 战,陛下俘之,赦不诛,诏田弘正随材授职,欲归者纵之。澄等得生归,转以相谓, 贼众莫不怀盛德,无肯拒战。刘悟所以能一昔斩师道者,以三军皆苦贼而暱就陛下, 故不淹日成大功。一也。今岁关中麦不收,陛下哀民之穷,下明诏蠲赋十万石,群 臣动色,百姓歌乐遍畎畮。二也。昔齐遗鲁以女乐,季桓子受之,君臣共观,三日 不朝,孔子行。今韩弘献女乐,陛下不受,遂以归之。三也。又出李宗奭妻女于掖 廷,以田宅赐沈遵师,圣明宽恕,亿兆欣感。臣愚不能尽识。若它诏令一皆类此, 武德、贞观不难及,太平可覆掌而致。
臣闻定祸乱者,武功也;复制度、兴太平者,文德也。今陛下既以武功定海内, 若遂革弊事,复高祖、太宗旧制:用忠正而不疑;屏邪佞而不迩;改税法,不督钱 而纳布帛;绝进献,宽百姓租赋;厚边兵,以制蕃戎侵盗;数引见待制官,问以时 事,通壅蔽之路。此六者,政之根本,太平所以兴。陛下既已能行其难,若何而不 为其易者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