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

本纪·卷四·则天皇后 中宗

更新时间:2021-03-03 05:30:21

  神功元年正月壬戌,杀李元素、孙元亨、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箕州刺史刘思 礼、知天官侍郎事石抱忠刘奇、给事中周譒、凤阁舍人王抃、前泾州刺史王勔、太 子司议郎路敬淳、司门员外郎刘顺之、右司员外郎宇文全志、来庭县主簿柳璆。癸 亥,突厥默啜寇胜州,平狄军副使安道买败之。甲子,娄师德守凤阁侍郎、同凤阁 鸾台平章事。二月乙巳,虑囚。三月庚子,王孝杰及孙万斩战于东硖石谷,败绩, 孝杰死之。戊申,赦河南、北。四月戊辰,置九鼎于通天宫。癸酉,前益州大都督 府长史王及善为内史。癸未,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及右豹 韬卫将军何迦密以击契丹。五月癸卯,娄师德为清边道行军副大总管,右武卫将军 沙吒忠义为清边中道前军总管,以击契丹。六月丁卯,杀监察御史李昭德、司仆少 卿来俊臣。己卯,尚方少监宗楚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戊子,特进武承嗣、春官尚 书武三思同凤阁鸾台三品。辛卯,娄师德安抚河北。七月丁酉,武承嗣、武三思罢。 八月丙戌,姚罢。九月壬寅,大赦,改元,赐酺七日。庚戌,娄师德守纳言。十 月甲子,给复徇忠、立节二县一年。闰月甲寅,检校司刑卿、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 台侍郎,司刑卿杜景佺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圣历元年正月甲子,大赦,改元,赐酺九日。丙寅,宗楚客罢。丁亥,李道广 罢。三月己巳,召庐陵王于房州。戊子,庐陵王至自房州。四月庚寅,赦神都及河 北。辛丑,娄师德为陇右诸军大使,检校河西营田事。五月庚午,禁屠。六月乙卯, 大风拔木。七月辛未,杜景佺罢。八月,突厥寇边。戊子,左豹韬卫将军阎知微降 于突厥,寇边。甲午,王方庆罢。庚子,春官尚书武三思检校内史,狄仁杰兼纳言。 司属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前军总管,幽州都督张仁亶 为天兵东道总管,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为天兵道西后军 总管,以击突厥。癸丑,突厥寇蔚州。乙卯,寇定州,刺史孙彦高死之。九月甲子, 夏官尚书武攸宁同凤阁鸾台三品。戊辰,突厥寇赵州,长史唐波若降于突厥,刺史 高睿死之。突厥寇相州,沙吒忠义为河北道前军总管,将军阳基副之,李多祚为后 军总管,大将军富福信为奇兵总管,以御之。壬申,立庐陵王显为皇太子,大赦, 赐酺五日。甲戌,皇太子为河北道行军元帅,以击突厥。戊寅,狄仁杰为河北道行 军副元帅、检校纳言。辛巳,试天官侍郎苏味道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十月癸卯,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夏官侍郎姚元崇、麟台少监李峤同凤阁鸾台 平章事。族阎知微。

  二年正月壬戌,封皇嗣旦为相王。腊月戊子,左肃政台御史中丞吉顼为天官侍 郎,检校右肃政台御史中丞魏元忠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辛亥,赐皇太 子姓武氏,大赦。一月庚申,武攸宁罢。二月己丑,如缑氏。辛卯,如嵩阳。丁酉, 复于神都。三月甲戌,以隋、唐为二王后。娄师德为纳言。四月壬辰,魏元忠检校 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天兵军大总管,娄师德副之,以备突厥。辛丑,类师德为陇右 诸军大使。甲辰,虑囚。七月丙辰,神都大雨,洛水溢。八月庚子,王及善为文昌 左相、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太子宫尹豆卢钦望为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杨再 思罢。丁未,试天官侍郎陆元方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娄师德薨。戊申, 武三思为内史。九月乙亥,如福昌县,曲赦。戊寅,复于神都。庚辰,王及善薨。 是秋,黄河溢。十月丁亥,吐蕃首领赞婆来。

  久视元年正月戊午,贬吉顼为琰川尉。壬申,武三思罢。腊月辛巳,封皇太子 之子重润为邵王。庚寅,陆元方罢司礼卿。阿史那斛瑟罗为平西军大总管。丁酉, 狄仁杰为内史。庚子,文昌左相韦巨源为纳言。乙巳,如嵩山。一月丁卯,如汝州 温汤。戊寅,复于神都。作三阳宫。二月乙未,豆卢钦望罢。三月癸丑,夏官尚书 唐奉一为天兵中军大总管,以备突厥。四月戊申,如三阳宫。五月己酉朔,日有食 之。癸丑,大赦,改元,罢“天册金轮大圣”号,赐酺五日,给复告成县一年。闰 七月戊寅,复于神都。己丑,天官侍郎张锡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李峤 罢。丁酉,吐蕃寇凉州,陇右诸军州大使唐休璟败之于洪源谷。八月庚戌,魏元忠 为陇右诸军州大总管,以击吐蕃。庚申,敛天下僧钱作大像。九月辛丑,狄仁杰薨。 十月辛亥,魏元忠为萧关道行军大总管,以备突厥。甲寅,复唐正月,大赦。丁巳, 韦巨源罢。文昌右丞韦安石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丁卯,如新安陇涧山, 曲赦。壬申,复于神都。十二月甲寅,突厥寇陇右。

  长安元年正月丁丑,改元大足。二月己酉,鸾台侍郎李怀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三月丙申,流张锡于循州。四月丙午,大赦癸丑,姚元崇检校并州以北诸军州兵马。 五月乙亥,如三阳宫。丁丑,魏元忠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以备突厥。丙申,天官 侍郎顾琮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六月庚申,夏官侍郎李迥秀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辛未, 赦告成县。七月甲戌,复于神都。乙亥,扬、楚、常、润、苏五州地震。壬午,苏 味道按察幽、平等州兵马。甲申,李怀远罢。九月壬申,杀邵王重润及永泰郡主、 主婿武延基。十月壬寅,如京师。辛酉,大赦,改元。给复关内三年,赐酺三日。 丙寅,魏元忠同凤阁鸾台三品。十一月壬申,武三思罢。戊寅,改含元宫为大明宫。

  二年正月,突厥寇盐州。三月丙戌,李迥秀安置山东军马,检校武骑兵。庚寅, 突厥寇并州,雍州长史薛季昶持节山东防御大使以备之。七月甲午,突厥寇代州。 八月辛亥,剑南六州地震。九月乙丑朔,日有食之。壬申,突厥寇忻州。己卯,吐 蕃请和。十月甲辰,顾琮薨。戊申,吐蕃寇悉州,茂州都督陈大慈败之。甲寅,姚 元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苏味道、韦安石、李迥秀同凤阁鸾台三品。十一月甲子, 相王旦为司徒。戊子,祀南郊,大赦,赐酺三日。十二月甲午,魏元忠为安东道安 抚使。

  三年三月壬戌朔,日有食之。四月庚子,相王旦罢。吐蕃来求婚。乙巳,以旱 避正殿。闰月庚午,成均祭酒李峤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己卯,李峤知纳言事。七月 壬寅,正谏大夫硃敬则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庚戌,检校凉州都督唐休璟为夏官尚书、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八月乙酉,京师大雨雹。九月庚寅朔,日有蚀之。丁酉,贬魏 元忠为高要尉。十月丙寅,如神都。十二月丙戌,天下置关三十。

  四年正月丁未,作兴泰宫。壬子,天官侍郎韦嗣立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 品。二月癸亥,贬李迥秀为庐州刺史。壬申,硃敬则罢。三月丁亥,进封皇孙平恩 郡王重福为谯王。己亥,夏官侍郎宗楚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贬苏味道为坊州刺史。 四月壬戌,韦安石知纳言事,李峤知内史事。丙子,如兴泰宫,赦寿安县,给复一 年。五月丁亥,大风拔木。六月辛酉,姚元之罢。乙丑,天官侍郎崔玄为鸾台侍 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丁丑,李峤同凤阁鸾台三品。壬午,相王府长史姚元之兼 知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七月丙戌,左肃政台御史大夫杨再思守内史。甲午, 复于神都。贬宗楚客为原州都督。八月庚申,唐休璟兼幽营二州都督、安东都护。 九月壬子,姚元之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十月辛酉,元之为灵武道安抚大使。甲戌, 判秋官侍郎张柬之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壬午,怀州长史房融为正谏大夫、同凤阁鸾 台平章事。十一月丁亥,天官侍郎韦承庆行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李峤罢。 十二月丙辰,韦嗣立罢。

  五年正月壬午,大赦。庚寅,禁屠。癸卯,张柬之、崔玄及左羽林卫将军敬 晖、检校左羽林卫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左羽林卫将军李湛薛思行赵承恩、 右羽林卫将军杨元琰、左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职方郎中崔泰之、庙部员外郎硃敬 则、司刑评事冀仲甫、检校司农少卿兼知总监翟世言、内直郎王同皎率左右羽林兵 以讨乱;麟台监张易之、春官侍郎张昌宗、汴州刺史张昌期、司礼少卿张同休、通 事舍人张景雄伏诛。丙午,皇帝复于位。丁未,徙后于上阳宫。戊申,上后号曰则 天大圣皇帝。十一月,崩,谥曰大圣则天皇后。唐隆元年,改为天后;景云元年, 改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开元四年,改为则天 皇后;天宝八载,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讳显,高宗第七子也。母曰则天顺圣皇后武氏。高宗 崩,以皇太子即皇帝位,而皇太后临朝称制。嗣圣元年正月,废居于均州,又选于 房州。圣历二年,复为皇太子。太后老且病。

  神龙元年正月,张柬之等以羽林兵讨乱。甲辰,皇太子监国,大赦,改元。丙 午,复于位,大赦,赐文武官阶、爵,民酺五日,免今岁租赋,给复房州三年,放 宫女三千人。相王旦为安国相王、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庚戌,张柬之、袁恕己 同凤阁鸾台三品,崔玄守内史,敬晖为纳言,相彦范守纳言。二月甲寅,复国号 唐。贬韦承庆为高要尉,流房融于高州。杨再思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元之罢。甲子, 皇后韦氏复于位,大赦,赐酺三日,复宗室死于周者官爵。丙寅,太子宾客武三思 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贬谯王重福为濮州刺史。丁卯,右散骑常侍、附马都尉 武攸暨为司徒。辛未,安国相王旦罢。甲戌,太子少詹事祝钦明同中书门下三品。 韦安石罢。进封子义兴郡王重俊为卫王,北海郡王重茂温王。丁丑,武三思、武攸 暨罢。三月甲申,诏文明后破家者昭洗之,还其子孙廕。己丑,袁恕己守中书令。 四月辛亥,桓彦范为侍中,袁恕己为中书令。丁卯,高要尉魏元忠为卫尉卿、同中 书门下平章事。辛未,敬晖为侍中。甲戌,魏元忠、崔玄,刑部尚书韦安石为吏 部尚书,太子右庶子李怀远为左散骑常侍,凉州都督唐休璟为辅国大将军:同中书 门下三品。乙亥,张柬之为中书令。五月壬午,迁武氏神主于崇恩庙。乙酉,立太 庙、社稷于东都。戊子,复周、隋二王后。壬辰,进封兄成纪郡王千里为成王。甲 午,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韦玄罢。韦安石兼检校中书令,魏元忠 兼侍中。甲辰,唐休璟为尚书左仆射,特进豆卢钦望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 品。六月壬子,左骁卫大将军裴思谅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以备突厥。癸亥,韦安 石为中书令,魏元忠为侍中,杨再思检校中书令,豆卢钦望平章军国重事。七月辛 巳,太子宾客韦巨源同中书门下三品。甲辰,洛水溢。八月戊申,给复河南、洛阳 二县一年。壬戌,追册妃赵氏为皇后。乙亥,祔孝敬皇帝于东都太庙。皇后见于庙。 丁丑,幸洛城南门,观斗象。九月壬午,祀天地于明堂。大赦,赐文武官勋、爵, 民为父后者古爵一级,酺三日。癸巳,韦巨源罢。十月癸亥,幸龙门。乙丑,猎于 新安。辛未,魏元忠为中书令,杨再思为侍中。十一月戊寅,上尊号曰应天皇帝, 皇后曰顺天皇后。壬午,及皇后享于太庙,大赦,赐文武官阶、勋、爵,民酺三日。 己丑,幸洛城南门,观泼寒胡戏。壬寅,皇太后崩,废崇恩庙。

  二年正月戊戌,吏部尚书李峤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侍郎于惟谦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闰月丙午,公主开府置官属。二月乙未,礼部尚书韦巨源为刑部尚书、同中 书门下三品。丙申,遣十道巡察使。三月甲辰,韦安石罢。户部尚书苏环守侍中。 戊申,唐休璟罢。庚戌,杀光禄卿、附马都尉王同皎。是月,置员外官。四月己丑, 李怀远罢。己亥,雨毛于鄮县。辛丑,洛水溢。五月庚申,葬则天大圣皇后。六月 戊寅,贬敬晖为崖州司马,桓彦范泷州司马,袁恕己窦州司马,崔玄韦白州司马, 张柬之新州司马。七月戊申,立卫王重俊为皇太子。丙寅,魏元忠为尚书右仆射、 兼中书令,李峤守中书令。辛未,左散骑常侍致仕李怀远同中书门下三品。流敬晖 于嘉州,桓彦范于瀼州,袁恕己于环州,崔玄韦于古州,张柬之于泷州。八月丙 子,贬祝钦明为申州刺史。九月戊午,李怀远薨。十月癸巳,苏环为侍中。戊戌, 至自东都。十一月乙巳,大赦,赐行从官勋一转。十二月己卯,灵武军大总管沙吒 忠义及突厥战于鸣沙,败绩。丙戌,以突厥寇边、京师旱、河北水,减膳,罢土木 工。苏环存抚河北。丙申,魏元忠为尚书左仆射。

  景龙元年正月丙辰,以旱虑囚。二月丙戌,复武氏庙、陵,置令、丞、守户如 昭陵。甲午,褒德庙、荣先陵置令、丞。四月庚寅,赦雍州。五月戊戌,右屯卫大 将军张仁亶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以备突厥。丙午,假鸿胪卿臧思言使于突厥,死 之。以旱避正殿,减膳。六月丁卯朔,日有食之。庚午,雨土于陕州。戊子,吐蕃 及姚州蛮寇边,姚隽道讨击使唐九徵败之。七月辛丑,皇太子以羽林千骑兵诛武三 思,不克,死之。癸卯,大赦。壬戌,李峤为中书令。八月丙戌,上尊号曰应天神 龙皇帝,皇后曰顺天翊圣皇后。魏元忠罢。九月丁酉,吏部侍郎萧至忠为黄门侍郎, 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兼太府卿纪处讷:同中书门下三品。于惟谦罢。庚子, 大赦,改元。赐文武官阶、勋、爵。辛亥,杨再思为中书令,韦巨源、纪处讷为侍 中。苏环罢。十月戊寅,杀习艺馆内教苏安恒。壬午,有彗星出于西方。十二月乙 丑朔,日有食之。丁丑,雨土。

  二年二月癸未,有星陨于西南。庚寅,大赦,进五品以上母、妻封号二等,无 妻者授其女,妇人八十以上版授郡、县、乡君。七月癸巳,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张仁 亶同中书门下三品。丁酉,有星孛于胃、昴。十一月庚申,西突厥寇边,御史中丞 冯嘉宾使于突厥,死之。己卯,大赦,赐酺三日。癸未,安西都护牛师奖及西突厥 战于火烧城,死之。是岁,皇后、妃、主、昭容卖官,行墨敕斜封。

  三年二月己丑,及皇后幸玄武门,观宫女拔河,为宫市以嬉。壬寅,韦巨源为 尚书左仆射,杨再思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壬子,及皇后幸太常寺。三月戊 午,宗楚客为中书令,萧至忠守侍中,太府卿韦嗣立守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中书侍郎兼检校吏部侍郎崔湜,守兵部侍郎赵彦昭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戊寅,礼部尚书韦温为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常少卿郑愔守吏部侍郎、同 中书门下平章事。五月丙戌,贬崔湜为瀼州刺史,郑愔江州司马。六月癸巳,太白 昼见。庚子,以旱避正殿,减膳,撤乐。诏括天下图籍。壬寅,虑囚。癸卯,杨再 思薨。七月丙辰,西突厥娑葛降。辛酉,许妇人非缘夫、子封者廕其子孙。癸亥, 虑囚。庚辰,澧水溢。八月乙酉,李峤同中书门下三品,特进韦安石为侍中。壬辰, 有星孛于紫宫。九月戊辰,吏部尚书苏环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一月 乙丑,有事于南郊,以皇后为亚献,大赦,赐文武官阶、爵,入品者减考,免关内 今岁赋,赐酺三日。甲戌,豆卢钦望薨。十二月壬辰,前宋国公致仕唐休璟为太子 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甲午,如新丰温汤。甲辰,赦新丰,给复一年,赐从官勋 一转。乙巳,至自新丰。

  四年正月丙寅,及皇后微行以观灯,遂幸萧至忠第。丁卯,微行以观灯,幸韦 安石、长宁公主第。己卯,如始平。二月壬午,赦咸阳、始平,给复一年。癸未, 至自始平。庚戌,及后、妃、公主观三品以上拔河。三月,以河源九曲予吐蕃。庚 申,雨木冰,井溢。五月辛酉,封嗣虢王邕为汴王。丁卯,杀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 丁丑,剡县地震。六月,皇后及安乐公主、散骑常侍马秦客反。壬午,皇帝崩,年 五十五,谥曰孝和皇帝天宝十三年,加谥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赞曰:昔都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其于杀君篡国之主,皆不黜绝之, 岂以其盗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没其实,所以著其大恶而不隐欤?自司马迁、 班固皆作《高后纪》,吕氏虽非篡汉,而盗执其国政,遂不敢没其实,岂其得圣人 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旧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纪,盖其所从来 远矣。夫吉凶之于人,犹影响也,而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凶者有矣;为 恶者未始不及于凶,其幸而免者亦时有焉。而小人之虑,遂以为天道难知,为善未 必福,而为恶未必祸也。武后之恶,不及于大戮,所谓幸免者也。至中宗韦氏,则 祸不旋踵矣。然其亲遭母后之难,而躬自蹈之,所谓下愚之不移者欤!

上一页

微信扫一扫:分享

Scan me!

微信扫二维码,然后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


上一篇:本纪·卷三·高宗

下一篇:本纪·卷五·睿宗 玄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