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

红线毯

作者:白居易 〔唐代〕
更新时间:2021-01-15 14:45:34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制作红线毯的精细工艺及其奢华之美,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不公的讽刺。

  • 工艺流程:诗的开篇详细介绍了红线毯的制作过程,从选茧抽丝、清水中煮,到挑选丝线、用红蓝染料染色,再织成披香殿上的毯子。这一系列步骤展现了古代手工匠人的高超技艺与对材料的精挑细选。

  • 毯子之美:描述了成品的华美——“红线织成可殿铺”,强调其色彩鲜艳、质地柔软,还带有芬芳(“彩丝茸茸香拂拂”),能够承受得起美人的轻盈舞步而不显沉重。通过“线软花虚不胜物”进一步突出了毯子的轻柔与精致。

  • 比较与讽刺:接下来,诗人将宣州红线毯与太原毯、蜀都褥进行对比,指出宣州毯不仅更宽大、温暖而柔软,而且在品质上远胜其他两地的制品。这种赞美背后,是对宣城太守为宫廷竭力奉献的暗示,同时也引出了对资源过度消耗的批判。

  • 社会讽刺:诗的最后部分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讽刺。“一丈毯,千两丝”,揭示了制作这样一张毯子所耗费的巨大成本,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丝线,更涉及人力与物力的极大投入。而“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则直接点明了主题,批评了统治阶层不顾百姓冷暖,只为满足自己奢侈享受,以至于“夺人衣”(比喻剥夺民众的基本生活资料)来制作这些昂贵的地垫,深刻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与阶级矛盾。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对古代手工艺品精湛工艺的赞美,更蕴含着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上一篇:田家词 / 田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