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府

书洛阳名园记后

作者:李格非〔宋代〕
更新时间:2021-01-15 15:28:35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

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

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余邸。

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

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俱灭而共亡,无馀处矣。

予故尝曰:“园圃之废兴,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废兴而得。

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

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已。


解析

本文通过描绘洛阳的地理优势与历史变迁,深刻探讨了国家治乱与洛阳盛衰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园林兴废作为这一联系的表征意义。文章首先指出洛阳地处中原要冲,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其繁荣与否直接反映了天下是否安定。唐初贞观至开元年间,洛阳因国家强盛而极尽繁华,公卿贵族竞相在此修建府邸园林,数量逾千。然而,随着安史之乱及五代时期的连年战乱,这些往日辉煌的园林遭受严重破坏,沦为废墟,象征着洛阳乃至大唐的由盛转衰。

作者借此现象提出两个重要观点:其一,洛阳的兴衰可以作为预示国家治乱的风向标;其二,洛阳园林的兴废,则是观察洛阳盛衰进而了解国家局势的一个直观窗口。因此,撰写《名园记》不仅是对过往园林美景的追忆,更寓含着对时局变迁的深刻反思和警醒。

文末发出感慨,指责当时部分公卿大夫沉迷于个人享乐,忽视国家治理的重要性,警告若继续如此,将重蹈唐代末世之覆辙。此段论述,既是对历史教训的总结,也是对当朝者的严厉警示,强调了个人责任与国家命运的紧密相连,体现了深远的历史眼光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上一篇:青青水中蒲二首

下一篇:更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