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
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
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
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
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
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
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
父子见陵辱,对之惭且惊。
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
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
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
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
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
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
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此诗描绘了一位汉家女子被迫远嫁匈奴的凄凉心境与深切哀怨,反映了古代和亲政策下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悲凉。全诗情感真挚,层次分明,现逐段解析如下:
开篇:“我本汉家子,将适单于庭。”直接点明主人公身份与即将面临的命运——一名汉家女子将要远赴匈奴王庭。接下来“辞决未及终,前驱已抗旌。”描绘了离别场景的急迫与无情,她甚至来不及完成告别,送行队伍已经启程。
离愁别绪:“仆御涕流离,辕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泣泪沾朱缨。”通过仆人、车夫的泪水、辕马的悲鸣以及主人公内心的极度哀痛,展现了离别的沉痛氛围。尤其是“泣泪沾朱缨”,细节之处凸显其内心之悲。
旅途与抵达:“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描述了路途遥远,最终到达匈奴地界的过程。“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说明她在匈奴被尊为阏氏(王后或贵族夫人),但这种尊贵并非她所愿。
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陵辱,对之惭且惊。”表达了主人公身处异族环境的不安,即便获得高位也无荣耀感,更因见到同族受辱而感到羞愧与震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揭示了她虽有死志却难以实现,只能忍辱偷生的痛苦。
求解脱而不得:“愿假飞鸿翼,弃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表达了主人公渴望逃离现状,如同借助大雁翅膀远走高飞,却无人相助,只能独自徘徊,无助而绝望。
自我认知的转变与绝望:“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并。”通过“玉”与“粪上英”的对比,强烈表达了从高贵到卑微的身份落差感,以及对过往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彻底失望。
结语:“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作为全诗的总结,主人公希望自己的遭遇能警示后世,表明远嫁异族实为难以承受之痛。
综上所述,这首诗深刻揭示了古代女性在和亲制度下的个人悲剧,以及对自由、尊严的渴望与对不幸命运的强烈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