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带有历史沧桑感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辉煌与今日衰落的深刻感慨,以及对无休止战争的批判。
开篇:“登高丘,望远海”作为起始,构建了一个广阔的视角,诗人登高远望,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寓言了对历史长河的凝视。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这里引用了古代神话中的“六鳌负载天地”和“三山仙境”的典故,象征着曾经稳固的天地秩序与理想中的仙境如今已不复存在,暗示了世事变迁、盛衰无常的主题。
扶桑半摧折,白日沉光彩。 “扶桑”在古代传说中是日出之处的大树,此处形容其受损,意味着光明与希望的衰退。“白日沉光彩”进一步强调了辉煌不再,时代黯淡无光。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银台金阙”代表了帝王的豪华宫殿,象征着权力与繁华;“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两位著名的帝王,以他们的空等待暗指昔日辉煌的帝国梦终成泡影。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引用了“精卫填海”的典故,表达了虽有坚持不懈的精神(精卫),但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海),一切努力似乎都显得徒劳无功,连鼋鼍(大龟)这样的神物也失去了依托。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提及骊山的茂陵(汉武帝陵墓)化为灰烬,象征着历史的残酷与皇权的最终破灭,即便是平凡的牧羊人也能随意攀登,反映了世事的无常。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描述了珍贵文物被盗贼掠夺的情景,提问那些守护陵墓的神灵为何无能为力,反映了对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痛惜。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穷兵黩武”批评了过度使用武力导致的恶果,“鼎湖飞龙”可能指代黄帝乘龙升天的传说,这里用来象征理想的君主或国家的繁荣景象,问句表达出在当前战乱不断的背景下,这样的美好愿景已不可实现。
全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与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现实的忧虑,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与对当下动荡的无奈,深刻反映了对和平与稳定的向往。